不同節日人們需要具體分析,因為節日特點不同,正月十五的時候會有迎紫姑的風俗,人們的生活中,正月十五的風俗發展至今會有一些相應的變化,這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元宵對于中國人來說對生活中各個方面都有影響。
正月十五迎紫姑簡介由來
紫姑是民間傳說中一個善良、貧窮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窮困而死。百姓們同情她、懷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現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風俗。每到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婦女們紛紛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廁所、豬圈和廚房旁邊迎接她,象對待親姐妹一樣,拉著她的手,跟她說著貼心話,流著眼淚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動,真實的反映了勞苦民眾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走百病驅病除災
元宵節除了慶?;顒油?,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墻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正月十五元宵節還有一些鮮為人知已經失傳的民間活動,這里列舉二三。
設立天地堂代表幸福
民間在除夕供奉老天爺時要設立天地堂。人們在院子里扎一小棚,棚里面小桌上立著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宰的神位;神位前擺著香爐、供品,還掛著一盞燈籠,燈籠代表姜太公的席位。據說姜太公當年封神時,別人都封了,就是忘記了封自己,自己沒有席位只好和老天爺坐在一起。燈籠與神有關,所以也賦予很多象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