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是很日常的一種食物,相對來說,保存期還是比較長的,一般會放冰箱保存,很多人會通過聞雞蛋味道顏色來分辨有沒有編制,其實這不一定安全,那么,如何判斷雞蛋有沒有變質?下面小編就帶來介紹。
雞蛋在冰箱里存放多長時間不變質
食物沒有異味并不代表著它是安全的。
食品發生的微生物污染一般是「腐敗菌」或者「致病菌」在搗亂。
腐敗菌可以通過分解食物里的蛋白、多糖和脂肪引起食物變色或者變臭,但它本身不一定直接對人體有害。致病菌可以直接感染人體,但它本身不一定會讓食物變色或者變臭。
我們實驗室就曾經遇到過霉菌已經嚴重超標的堅果棒,本身的風味并沒有太大的變化的案例。
所以,不能完全依靠食物的色、香、味去判斷它的食用安全性,尤其是當這個食物已經放了很長一段時間了。
一般來說,雞蛋在室外可以放8-15天,在冰箱冷藏條件下可以多放20-40天,具體的時間得看雞蛋的潔凈程度和存放環境(潔凈程度、溫度、濕度等)。
如何判斷雞蛋有沒有變質
1、搖雞蛋
用手拿起雞蛋,稍微用力搖一搖,感覺雞蛋很結實,沒有奇怪的聲音,說明雞蛋很新鮮。反之,如果聽到有水聲,表明雞蛋里面的蛋黃和蛋清已經變稀,蛋殼與蛋清之間的間隙變大,粘附力不強,里面的物質能夠發生晃動,這樣的雞蛋就不新鮮了。
2、泡雞蛋
將雞蛋放入水中,如果雞蛋新鮮,一般是平躺的,同時是沉入水中的。如果雞蛋存放時間在8天以上,放入水中的雞蛋會出現兩端不平衡甚至是直立的現象。如果雞蛋直接漂浮在水面上,這樣的雞蛋就建議不要食用了。
長時間存放的雞蛋為何會漂浮在水面上呢?這是因為雞蛋殼并不是密封的,上面有很多氣孔,蛋清里的水會透過蛋殼的氣孔流失,雞蛋里面的物質就會變少,所以雞蛋的整體重量就會變輕。
3、攤雞蛋
我們從冰箱里拿出雞蛋或者是剛買回來的雞蛋,將它打入鍋中。如果是新鮮的雞蛋,蛋黃和蛋清都顯得很濃稠,而且都會出現鼓起的現象,同時蛋黃也很結實。反之,如果雞蛋不新鮮了,蛋黃和蛋清都是平鋪攤開的,很薄,像水一樣比較容易流動的樣子,甚至是蛋白和蛋黃混在一起,這樣的雞蛋就已經不新鮮了。
4、剝雞蛋
這種鑒別方法當然就是利用煮熟的雞蛋來加以鑒別了。平時我們很多人都喜歡吃煮雞蛋,當我們將雞蛋煮熟之后,如果發現雞蛋殼很難剝,這恰恰說明雞蛋是很新鮮的,表明雞蛋清煮熟之后的蛋白與蛋殼貼合很緊密,里面的內容物多。
相反,如果煮熟的雞蛋,在沒有經過冷水降溫之前就很好剝殼,這樣的雞蛋反而不怎么新鮮了,說明雞蛋里面的氣室變大,蛋清和蛋黃變稀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