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中國幅員遼闊,距離海遠近差距比較大,地勢高低不同,地形類型多樣,所以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氣候。那么,大家知道中國氣候的形成因素是什么?中國氣候形成原因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氣候的形成因素
中國氣候的形成因素是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地理因素三大因子共同作用形成的。
一、地理因素
1、經緯度對中國氣候的影響:中緯度為主體,南北所跨緯度大,以中緯度氣候為主體。
2、海陸格局對中國氣候的影響:亞歐大陸的東部,太平洋西岸,形成了全球最典型的季風氣候──東亞季風。
3、地形因素:中國山地眾多且高大,走向復雜,對氣團具有抬升、阻隔、分流等多種作用,致使氣候分異復雜。
4、下墊面因素:中國地理空間下墊面環境復雜多樣,且存在著許多性質較為均一的大地貌單元,形成了許多特征典型的地方性氣候。
5、洋流因素:中國近海以黑潮暖流為主體,對過境氣團有增溫增濕的作用,加強了夏季風的勢力。
二、輻射因素
中國年總輻射分布約為90~180×4.1868KJ/cm2。最大值在青藏高原,最小值在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居中,在110~120×4.1868KJ/cm2之間。
中國地面有效輻射總量約為35~55×4.1868KJ/cm2,全年總輻射量多的地區,有效輻射量也多;輻射量少的地區,有效輻射量也少。所以,最大值在青藏高原,最小值在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在35~45×4.1868KJ/cm2之間。
三、環流因素
我國低層大氣的環流方式主要是季風環流,支配季風環流的天氣系統在一年各季中的表現是不同的。
冬季,支配我國大氣運行的活動中心有3個:蒙古高壓、阿留申低壓和赤道低壓。形成東低西高的氣壓形勢,因此,我國冬季風從大陸吹向海洋,東北地區為偏西風,華北地區為偏北風。
由于我國南海上也有低壓(赤道低壓),我國南北也存在著氣壓梯度,有一部分冷空氣會順著海岸線南下,影響我國南方各省,這些地區的冬季風為偏北風。
當阿留申低壓較強時,冷空氣大量東流,南下冷空氣就較少,我國多數地區為暖冬;相反,阿留申低壓較弱時,冷空氣大量東流較少,南下冷空氣就較多,我國多數地區為冷冬。
中國的氣候類型有哪些
氣候類型有熱帶季風、亞熱帶季風、溫帶季風、高原山地、溫帶大陸性、熱帶雨林。
1、熱帶季風
包括臺灣省的南部、雷州半島、海南島和西雙版納等地。年積溫>=8000℃,最冷月平均氣溫不低于15℃,年極端最低氣溫多年平均不低于5℃,極端最低氣溫一般不低于0℃,終年無霜。
2、亞熱帶季風
中國華南大部分地區和華東地區屬于此種類型的氣候。年積溫在4500--8000℃之間,最冷月平均氣溫0--15℃,是副熱帶與溫帶之間的過渡地帶,夏季氣溫相當高(侯平均氣溫>=25℃至少有6個侯,即30天),冬季氣溫相當低。
3、溫帶季風
中國華北地區屬于此種類型的氣候。年積溫3000--4500℃之間,最冷月平均氣溫在-28--0℃、夏季侯平均氣溫多數仍超過22℃,超過25℃的已很少見,屬于比較溫暖涼爽的。近幾年來,由于氣候變暖等原因,華北南部地區頻頻出現高溫天氣,但平均氣溫仍不超過25℃。
4、高原山地
中國青藏高原屬于此種類型的氣候。年積溫低于2000℃,日平均氣溫低于10℃,最熱的氣溫也低于5℃,甚至低于0℃。氣溫日較差大而年較差較小,但太陽輻射強,日照充足。
5、溫帶大陸性
廣義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包括溫帶沙漠氣候、溫帶草原氣候及亞寒帶針葉林氣候。狹義的概念將濕潤的后者除外,中國大部分北緯40°以北的內陸地區都是溫帶大陸性氣候。這些地區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在300-500毫米之間,氣溫日較差、年較差都很大,如我國新疆。
6、熱帶雨林
中國南沙群島屬于這種類型的氣候。全年高溫多雨,降水豐沛,年平均氣溫28到30度,年降水量2800毫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