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地球上是有多種顏色的,地球上藍色的地方是海洋與湖泊,地球上綠色的地方是植被。你知道地球上白色的地方是什么?地球上白色區域是指什么?接下去小編帶大家來學習下吧。
地球上白色的地方是什么
是有積雪覆蓋的地方。如南極洲、北極地區的格陵蘭島;其他大陸上較高的山脈,如亞洲的喜馬拉雅山脈,歐洲的阿爾卑斯山脈,北美的落基山脈,南美的安第斯山脈,雪線以上的部分,會呈白色標識。
哪里被稱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
南極大陸表面為冰雪覆蓋,因此稱為“白色沙漠”。南極大陸孤獨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極大陸95%以上的面積為厚度極高的冰雪所覆蓋,素有“白色大陸”之稱。它至今仍然沒有常住居民。
南極,被人們稱為第七大陸,是地球上最后一個被發現,唯一沒有人員定居的大陸。南極大陸的總面積為1390萬平方千米,相當于中國和印巴次大陸面積的總和,居世界各洲第五位。整個南極大陸被一個巨大的冰蓋所覆蓋,平均海拔為235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陸。南極洲蘊藏的礦物有220余種。
南極洲氣候的一突出特點就是干燥。全洲年平均降水儀55毫米,由四周向內陸遞減,南極半島較多,可達400~600毫米,大陸邊緣約為300~400毫米,而內陸廣大地區則不足50毫米,中部最少,全年僅降3毫米的水。加上晴天太陽輻射強烈,又多大風,空氣顯得很干燥,因此,人們把白色冰原稱為“白色沙漠”。
南極地區四周均為海洋環繞,海陸熱力差異使得南極的東風風力很大,且局地性強,跟沙漠地區由于熱低壓產生的大風相似(也是局地性強)。終年受極地高壓和極地東風帶控制,降水稀少,跟沙漠氣候降水量相當。
積雪是北方化得快還是南方化得快
在北半球,是南方化得快,北方化得慢。在南半球,是北方化得快,南方化得慢。
但具體到某一地方,情況都是不同,那個方位化得快慢,只和所在緯度和太陽直射點有關。在季節上,我們把當前太陽所直射的緯度為界線,越靠近這一方位的,就化得快,越遠離就化得慢。
另外考慮到垂直差別,地勢高的化得慢,地勢低的化得快,這歸功于大氣對近地面得保溫作用,既大氣逆輻射。
總之,要考慮到不同方位的條件,來判斷化雪的快慢。
對于融雪水的應用,還可以借鑒雨水的利用模式。在降雪季節,不斷地將積雪融化,經過靜置沉淀后,集中輸入管道,通過水網管道,通向各個用于沖廁的公共場所,可以減少大量的自來水用 量。對雪水進一步進行處理,還可以擴大雪水在生活中的應用范圍。
農業上用積雪及其雪水的低溫性,在春夏季節進行喜冷性作物和菌類的栽培;在水產養殖業上,利用融雪水的低溫性進行魚苗繁殖、特種溪棲性魚類的養殖;在春季,融雪水可以補充地下水的水量,從而緩解春季的干旱情況。
應用雪的低溫性,將雪水作為冷源,地熱水或工業排放的溫熱水作為熱源,將這兩種能源接觸,冷熱交替,產生能量的流動,促使流管內的熱工介質運動起來,驅動發動機發電。從而將熱能轉化為電能。
高山頂部的雪為什么常年不化
因為處于雪線之上,氣溫低
大致每升高100米,氣溫要降低0.6℃左右,因此到了一定高度,氣溫就會降到0℃以下,冰雪終年不化。處于這個高度的界線,叫做雪線。愈是靠近兩極,雪線的位置愈低,因為那里的氣溫本來就比較低;而在熱帶,雪線的位置就升高了。
我國西部祁連山、天山、昆侖山、喜馬拉雅山這些高山的一些山峰上,常年覆蓋著冰雪,像戴著一頂“白帽子”,即使到夏天也不消失。在熱帶,有些很高的山峰上也是終年積雪。這是因為高山上氣溫很低,天氣很冷的緣故。
為什么高山上很冷呢?因為山愈高,空氣愈稀薄,太陽照射來的熱量容易散失。大致每升高100米,氣溫要降低0.6℃左右,因此到了一定高度,氣溫就會降到0℃以下,冰雪終年不化。處于這個高度的界線,叫做雪線。愈是靠近兩極,雪線的位置愈低,因為那里的氣溫本來就比較低;而在熱帶,雪線的位置就升高了。
山頂上堆滿冰雪以后,陽光照射到這里,由于冰雪表面反射陽光的作用強,一般能夠反射50%-90%的光熱,大部分的熱量被反射掉了,使這里氣溫降低,冰雪不易融化。因此在那些高度超過雪線的山頂上,終年積雪。在強烈的陽光照射時,會有一些融化,到了夏天,還會融化得多一些,但是不久又有雪降落下來,因而山頂能始終保持著有冰雪存在,并能形成冰川向下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