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民歌浩瀚如煙海,京族人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創作了大量的民歌,是京族人民智慧的結晶,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京族人民能歌善歌,生活中洋溢著歌聲。京族民歌中反映了豐富的京族文化,一起來看看吧!
一、京族民歌之小調
京族民歌中數量最多和最有代表性的小調是“唱哈調”、“送新娘”、“棹船調”、“叮叮”等。
唱哈調
哈節中演唱,曲調有多種類型,一定內容的唱詞都有其固有的曲調,如《賞月歌》的基本歌腔以sol、do、mi、sol4個音作和弦分解式進行。旋律中常出現向下屬方向的轉調。
送新娘
京族人民婚嫁時唱的風俗歌,內容多為感恩、惜別、告慰和倫理等。音調明朗、華彩、悠揚。常采用五聲宮調式。
棹船調
常用于男女間的對唱和民間小戲唱段?;靖枨挥缮舷戮浣M成,下句是上句的下五度模仿,曲調以sol為主音。常用特征音型:貫穿全曲,如男女對唱《送郎打老番》,盡管唱詞內容復雜,語言聲調多變,裝飾性樂匯也較多,但旋律進行仍以特征音型為核心“叮叮”。
以歌尾常用的固定襯詞“叮?!倍妹?。多在游戲、勞動和舞蹈時演唱。曲調活潑明快,節奏短促跳蕩,旋律進行常強調四、五度跳進。
二、京族民歌之舞歌
舞歌是哈節中表演的歌舞曲,曲調主要來自小調,但加強了節奏,因此更為明朗,富于彈性;它的旋律流暢,富于歌唱性。此外,京族民間歌曲中還有曲調接近口語,多唱故事、童話內容的敘事歌(如《漁家四季歌》),以及曲調簡單、樸素、徐緩的搖兒歌等。
三、京族民歌音樂的基本特點
1.曲調婉轉纏綿,波音較多,多屬單樂段結構;
2.在音階調式上,以徵調式為多。宮、羽調式次之;
3.節拍比較多樣,有混合節拍;
4.在唱法上,男歌手一般用真聲,女歌手用真假聲結合的唱法,行腔時喜用鼻音和輕聲,余音較長。歌手們擅長模仿獨弦琴的各種音色,巧妙地運用顫音、回音、波音和滑音,從而形成京族獨特的演唱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