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二月初二俗稱“龍抬頭”,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
此時,陽氣回升,大地解凍,春耕將始,正是運糞備耕之際。
對河北文化感興趣的你,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在河北二月二的時候都有哪些風俗習慣吧!
習俗之一:
龍抬頭今天人們大多熟知“二月二龍抬頭”,但是很少人知道這句諺語還有下文,“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一語道破了人們在二月二節日中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美好愿望。農歷二月已進入仲春季節,此時陽氣上升,草木萌動,農民要春耕播種,土壤干燥急需甘霖滋潤。諺語有“龍不抬頭天不雨”之說,因此,農人企盼傳說中的龍此時能升天抬頭,抖動龍身降下一場透雨,以滋潤缺水的土壤。
習俗之二:
照房梁在北京民間有民諺說“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無處藏“,老百姓要在這天驅除害蟲,點著蠟燭,照著房梁和墻壁驅除蝎子、蜈蚣等,這些蟲兒一見亮光就掉下來被消滅了。龍抬頭這一天進行驅蟲活動的習俗主要流行于我國北方地區,人們舉行一些含有驅蟲意味的活動,如用棍棒、掃帚或者鞋子敲打梁頭、墻壁、門戶、床炕等,以避蛇蝎、蚰蜒、老鼠等蟲物。
習俗之三:
吃龍鱗二月二日既然是”龍抬頭“之時,許多食品就與龍扯在一起。北京一帶,這天多食春餅,叫做吃”龍鱗“,比較講究的食用時還搭配”合菜“。合菜是將瘦肉絲與菠菜、蒜黃等菜蔬合炒而成,吃時將春餅一分為二,抹上甜面醬、配上大蔥,再夾上合菜,卷成筒狀而食。北方地區還實興食用面條、水餃等。
二月二這天不僅要吃餅吃面條,婦女還不能做針線活,怕傷害了龍的眼睛。
清末的《燕京歲時記》說:”二月二日……今人呼為龍抬頭。是日食餅者謂之龍鱗餅,食面者謂之龍須面。閨中停止針線,恐傷龍目也?!傲曀字模禾摭堫^二月二剃頭是許多地方的風俗,謂之”剃龍頭“,一直到今天,二月二這天理發店里還是人滿為患。之所以選擇二月二剃頭,一方面是因為俗信”正月里不剃頭,剃頭死舅舅“,經過一個多月的時間,頭發已經變長;另一方面是取龍抬頭之吉意,祝愿兒童長大以后有出息。
其實”正月里剃頭死舅舅“屬于誤傳。不剪頭是”思舊“,這是從明末清初開始流傳的風俗。據了解,因明清兩朝發式不同,明末清初,清朝命令所有國民必須剪發。當時有人為懷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發以表示”思舊“,但又不能公開與清朝政府對抗,于是就有了”正月里剃頭死舅舅“的說法,并一直流傳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