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氣候變換的象征,是夏天到來的暗示,從立夏開始,日照的時間越來越長,氣溫也是不斷的提高,當人們的服飾開始換成短袖的時候,就意味著立夏快要來了,而在古代立夏到來的象征就是螻蟈開始不斷的鳴叫,立夏時節的“螻蛄之鳴”,喚醒了初夏的寧靜。
一候螻蟈鳴
人們將立夏的時間分為三個部分,而以后便是螻蛄鳴,。在《禮記·月令》中對于螻蛄的描述是這樣的“螻蟈,蛙也?!鼻宄瘜W者朱右曾在《逸周書集訓校釋》中寫道:“螻蟈,蛙之屬。蛙鳴始于二月,立夏而鳴者,其形較小,其色褐黑,好聚淺水而鳴?!钡对铝钇呤狻穭t認為螻蟈指的是“生穴土中”的螻蛄。立夏三候是這樣說的,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也就是說每隔5天是一候,立夏時間在陽歷每年05月5~7日,所以我們在這個時間基礎上加5天就可以推算出立夏三候中每一候的時間了。
古代迎夏的風俗
在古時候科學技術并不是很發達,人們耕種植物的收獲全仰靠天氣,因此,人們對于天氣的變化十分的重視,對立夏節氣十分重視,《禮記·月令》記載:“天子居明堂左個,乘朱路,駕赤騮,載赤旗,衣朱衣,服赤玉。……先立夏三日,大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夏,盛德在火。天子乃齊。立夏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于南郊。還反,行賞,封諸侯。慶賜遂行,無不欣說。”周朝時,在立夏這天,天子親率文武百官,穿赤色衣,佩赤色玉,坐赤色馬拉的赤色車,車上插赤色旗,到郊外“迎夏”,以表達對豐收的祈求,并選派官員到各地“命農勉作,毋休于都,毋或失時?!?/p>
什么是立夏
在古時候人們對于立夏的理解是夏天的開始,春天的結束,同時也是植物旺盛生長的季節,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節。立字解見春。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