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飲食是必不可少的,不僅僅是為了飽腹感,更是一種對食物追求的滿足感。不過,對于有些食物來說,個別民族是禁止的,正如畬族,他們是不吃狗肉的。這是什么原因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到畬族文化中了解一下吧。
關于畬族的飲食禁忌:
忌吃狗肉、蛇肉;小孩忌吃鱔、鰻;忌用筷子打貓,忌吃貓肉;忌用單只手捧茶招待客人;酒桌上忌空碗;上別人家做客,吃點心時忌吃光,應有所剩余;年初一忌喝菜湯,不然插田要下雨,整年出門要打傘;忌用腳踩地上飯粒,否則會被雷擊死等等,畬族傳統飲食文化是一種民間傳統文化資源和財富。無形的民間文化資源不像地下的礦產資源那樣,你不挖掘它,它將永遠存在。
畬族不吃狗肉的原因:
畬族人十分崇拜狗,平時不但不殺狗,不吃狗肉,而且待狗十分友好:從不加以驅趕和打罵,要是誰家里養的狗死了,用銀錢紙套其脖子上,然后投入河中,讓水把它帶走。
畬族不吃狗肉的傳說:
傳說黃帝曾孫高辛氏,養有一狗,名叫“盤瓠”,力大無比,且甚聰明,高辛氏非常寵它。一次因犬戎為患,高辛氏出告示,說誰能殺下犬戎吳將軍頭,賜金千鎰,邑萬家,并妻以吾女。告示發出許久不見有人愿意為高辛氏出力,高辛氏甚為著急,時高辛氏的愛狗盤瓠自告奮勇出征,夜襲犬戎軍營,闖入大本營將犬戎吳將軍咬死,銜其頭回來。
高辛氏見了甚為高興,率部乘勝追擊,終于趕走了犬戎,保住領土,民眾得以要居樂業。高辛氏甚感激盤瓠,欲嘉獎賞它,但盤瓠不受,要求高辛氏履行諾言,許其女給它為妻。高辛氏對此要求不以為然,說,吾女,人也,爾為犬也,人女不能嫁給犬為妻。其女得知后很不悅,說,父為一國之長,不可失信于眾。她將盤瓠關于一甕中,49天后,盤瓠從狗變成了人,與高辛女完婚,婚后她們到深山過日子。在深山里他們先后生下三男一女。長子出生時裝在盤子中托出,故姓盤;次子出生時放在籃子里,故姓籃(后代寫成藍);三子出生時遇上打雷,故姓雷;女兒長大后嫁給姓鐘的,其后代都姓鐘。
據說就因此,畬族人認盤瓠為祖宗,世代只傳盤,藍,雷,鐘四姓——這是一般傳說,其實畬族人有二十余姓。據考證,畬族人至今仍保藏有“狗皇圖”,他們稱為“祖圖”,圖上繪的是人身狗像即盤瓠像。這盤瓠像被視為畬族的族寶,由族內有聲望的長輩保管,每當祭祖時讓本族人觀看,絕不讓外族人窺見。畬族人祭祖儀式甚為隆重。祭祖時全族人集中于祖祠內緊閉大門并派人看守,不讓別族人前來窺視,更不讓闖入。祭祖開始,掛上祖圖即盤瓠像,像前擺滿雞,鴨,豬頭及發糕等供品,當中擺有香蕉和煮熟了的著薯。長者宣布祭典儀式開始,鳴槍,奏樂,子孫分列兩邊跪下,向祖圖恭拜,接著族長宣讀祭文,高唱族歌,其儀式甚為莊嚴肅穆。
畬族人對狗的崇拜,實是古代圖騰崇拜的遺風。還得提到的畬族人家族觀念特別強,他們后代在認親時,必須在以下三個方面中有一種相符合才行:或出示三個半指頭,或道出“一根竹子劈蔑三條半”的隱語,或說出“汝南閩宦”暗語。這三個方面其實同出一脈,其意都是三男一女,亦即指明其祖宗盤瓠養育三男一女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