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地處我國沿海,而文化特色則是經過歷史的沉淀形成,福建是多元性的,它包括了福建的特色美食,特色的地理位置以及福建的戲曲等都是福建的傳統文化。本期的福建文化為你帶來福建文化傳統的形成與特色一起來看看吧。
閩南區域文化特征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演化過程。秦漢以前,閩中土著居民與中原的交往不多,土著民俗自成體系,史稱這個時期的越族人,傍水而居,習于水斗,善于用舟,盛行原始巫術。到了漢代,中原人士依然認為閩中及其居民為“方外之地,劗發紋身之民也?!睗h晉至五代,中原漢人開始不斷向東南沿海遷徙。隨著漢人大批入閩,漢文化在閩中由北向南迅速傳播,漢族的生產習俗、生活習俗、人生禮儀、歲時節慶、宗教信仰等民俗逐漸取代土著民俗而占主導地位。
同時,一些漢族與土著通婚,或土著為適應新的社會環境,自動轉化為漢族,閩越族的一些習俗風尚及其人文特點也沉淀下來,成為閩南區域文化特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宋代是福建社會經濟得以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也是閩南區域文化特征的形成和演化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在中國經濟重心南移的歷史條件下,福建經濟在短時間內躋身于全國發達地區行列。特別是宋代閩學的興起,對于包括閩南文化在內的福建文化以及民間的習俗風尚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
這種社會經濟文化環境為保存和發揚中國傳統的文化禮俗提供了比較良好而又特殊化的條件。經過唐宋時代的錘煉,作為一種具有某些獨特性格的閩南區域文化已經基本形成。元明時期,福建特別是閩南地區,經歷了海洋社會經濟與文化的強烈沖擊。明代中期以后,中國商品市場經濟繁榮,士農工商的界限漸趨模糊,傳統的農業經濟更加摻雜混合了多元的經濟成分。與此同時,思想文化界醞釀著求新求變的思潮沖動,更是對于閩南區域文化特征的走向成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我們現在所討論的“閩南區域文化特征”,無疑應該是以明清時代的閩南區域為基本表征。
閩南文化的形成與成熟定型雖然是伴隨著中原文化在福建的傳播而向前發展的,中華主流文化對于閩南區域文化的形成與成熟定型有著主導性的影響力。然而我們還應當看到,所謂的中華主流文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在潛移默化之中。先秦時期,是中華文化中“諸子百家”爭相輝映、充滿生機活力的年代,隨著秦漢時期大一統中央集權政治體制的確立,儒家文化逐漸成了這種政治體制“獨崇”的主流意識形態。儒家文化的獨尊地位為維護中華大一統的中央集權政治體制以及融合吸納多民族的文化因素起到了無可替代的歷史作用。
唐宋以降,中國的大一統中央集權體制日益朝著極權專制的方向邁進,因循守舊、虛偽逢迎、營私舞弊的官僚惡習,逐漸成為司空見慣的社會風氣。與之相對應的思想文化意識形態,也出現了兩極分化的嚴重變異。一方面,空談高調的道德標準往往令人可望而不可即,而另一方面,迷信權勢、唯利是圖又成了許多士大夫安身立命的行為準則??梢哉f,從宋代以后,雖然還有一部分士大夫和知識分子力圖堅守先秦儒家的道德規范,但是從整體上看,圍繞著政治統治核心的中原主流文化,日益出現了虛偽凝重與抱殘守缺的異化傾向。中原主流文化基本上是由北向南而向各個邊陲地帶傳播的。相對而言,越是邊陲地帶,其所受到的中原主流文化影響就會越弱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