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圣裔的孔氏宗族常常自稱內孔或者真孔,而把同姓不同宗的孔氏稱為外孔或偽孔。這里的里外、真偽,是以圣脈的流傳作為對照的。
圣裔們所強調區別的外孔,其情況大致有二,孔府檔案屬于私家檔案,由于歷代帝王對孔子后裔逐步封官加爵,官至一品,因此,孔府與皇帝關系逐漸密切,上下行文接連不斷,全國各州府衙亦相繼行文接洽關系。而用于孔府祭祀孔子的祀田達三十六萬畝,分布在五省數百個縣,因此縣級政府與孔府間的關系亦非常多,再加上土地糾紛處理,更是文案復雜。孔府是一品官的衍圣公府,府內除三大公堂外,還有十大廳辦事機構,各機構都有日常的工作文件,再加上祭林廟的各種帳冊、府內生活的規定及帳冊等,因此,資料極為豐富。
孔子的后裔稱內孔,又叫真孔,內院孔。在孔子第43代孫孔仁玉時,曾被劉末篡位,改姓叫孔末,同為孔姓但不同宗的孔末的后代叫外孔,也叫偽孔或外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