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柔弱,常年吃藥,常有“他年葬儂知是誰”的疑問,對人生之短暫,人世之無常,早有思考。
早年喪母,寄人籬下,看人家顏色行事。因此,步步當心,處處留意,經常生出許多煩愁。
“金玉之說”,對“木石前盟”,對她的愛情,產生了很嚴重的挑戰。因此,讀者很容易理解為什么林黛玉在寶玉面前為什么經常要耍小脾氣,也理解了她的人生悲劇感。
封建禮教的壓力,使得她不得不壓抑自己的個性。林黛玉在大觀園詩會中的表現很出色,是一個典型的才女,她一直在比較寬松的環境中成長,個性比較追求自由和解放,然而,生活在賈府這個封建大家庭中,她又不得不壓抑自己,常常對月傷心,見花流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