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驚蟄時節雖然溫度在慢慢的開始上升,但是氣溫還是比較低的,依然要多穿點衣服注意保暖,那么驚蟄有哪些傳統的習俗呢?農歷二月,春風悄悄的吹醒大地,是開春的季節,這個月還有驚蟄春分等節氣,看看。
驚蟄有哪些傳統習俗?
在我國,驚蟄的民間風俗主要有蒙鼓皮、咒雀、驅蟲、祭白虎、吃梨、打小人、吃烙餅、祭雷神等。
蒙鼓皮講的就是民間在驚蟄這一天在鼓腔上蒙上鼓皮,進行打鼓。 古時候,民間認為驚蟄這天,天庭會有雷神擊天鼓,所以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打鼓,預示著順應天時,五谷豐登。
咒雀和驅蟲更有意思。話說古時候,驚蟄日的大清早,村里的娃娃們都會到田間去咒雀,擊打鋼器,一群娃娃們沿著田埂紛紛而行,嘴巴里念念有詞的唱著咒雀詞。同時呢把石灰、灶灰、唇炭追撒在墻角及偏僻處,用于驅蟲。
祭白虎為的是化解是非,打小人為驅趕霉運。所有的這些民間習俗,都是人們希望能夠在新的一年里順風順水的美好愿望。
吃什么傳統食物?
第一種:梨
驚蟄吃梨,是一些地方民間的習俗,因為這個時候天氣干燥,容易上火,多吃些梨可以潤肺止咳,清熱去火,所以梨子在這個時候最適合食用了,除了直接吃,還可以給家人煮成梨水來喝。
第二種:雞蛋
驚蟄除了吃梨還要吃蛋,民間有驚蟄祭祀白虎的說法,而白虎獠牙張嘴,只有蛋可以喂食,吃飽后便不會傷人了,所以這個習俗就一直延續至今,驚蟄節氣有吃雞蛋的習俗。
第三種:炒豆
炒豆就是炒黃豆,將黃豆在鹽水中浸泡入味之后,在鍋中炒熟,炒的過程中會發出噼里啪啦的響聲,這個就像是一些害蟲在煎熬,代表消滅害蟲,多吃點黃豆還是不錯的,老人可以多吃黃豆,補鈣讓骨骼更加的堅硬。
第四種:芋頭
芋頭是贛南閩西一帶的客家人的習俗,驚蟄這一天,要煮帶毛的芋頭,也要炒黃豆,代表消滅害蟲,芋頭有補中益氣的作用,可以幫助消化,增進食欲,春天吃也很不錯。
第五種:煎餅
驚蟄吃煎餅,是山東地區的習俗,每家每戶都會自己烙煎餅,烙煎餅時爐子會有煙冒出來,意為熏死害蟲,山東煎餅和我們吃的煎餅果子不一樣,是用雜糧面攤至而成,山東人都是卷大蔥一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