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什么要慶祝潑水節 潑水節有什么寓意
潑水代表消災免難 潑水節分三日,其中第二天稱為“惱日”,“惱”意為“空”,按習慣這一日既不屬前一年,亦不屬后一年,故為“空日”,這天通常要舉行潑水活動,以圣潔之水消災免難,互祝平安幸福。
潑水節第三天叫“麥帕雅晚瑪”,據稱此麥帕雅晚瑪的英靈帶著新歷返回人間之日,人們習慣將這一天視為"日子之王來臨",是傣歷的元旦。因此,人們相信,潑水能讓自己心靈變得干凈,以迎接“麥帕雅晚瑪”的英靈,帶來新的美好一年。寄托了人們對善良正義的推崇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潑水代表祝福
在潑水節中,潑濕一身、幸福終身"!象征著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人們盡情地潑盡情地灑,笑聲朗朗,全身濕透,興致彌高。被水潑的越濕,被水潑的越多,就代表你收到的祝福就越多。一盆盆水代表著一盆盆祝福,盡情的潑向每一個你想祝福的人。
潑水代表愛情
潑水節也是未婚青年男女們尋覓愛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時節。潑水節期間,傣族未婚青年男女除了"丟包"游戲外,相互潑水之間,潑得越多代表越多的祝福和關心,在一來一往的潑水間,就這樣漸漸地選中了對方,一段段浪漫的愛情故事就開始了。
傣族潑水節習俗風俗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云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傣族潑水節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為"麥日",類似于農歷除夕,傣語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舊。此時人們要收拾房屋,打掃衛生,準備年飯和節間的各種活動。第二天稱為"惱日","惱"意為"空",按習慣這一日既不屬前一年,亦不屬后一年,故為"空日";第三天是元旦,叫“麥帕雅晚瑪”人們習慣把這一天視為“日子之王來臨”;第四天是新年,叫“叭網瑪”,敬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節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開始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一邊翩翩起舞,一邊呼喊“水!水!水!”,鼓鑼之聲響徹云霄,祝福的水花到處飛濺,場面真是十分壯觀。每到潑水節,傣族人民就到附近的山上采集一些鮮花和樹葉,到了節日這天,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再拿著采集的花葉沾水,開始互相潑水,你潑我,我潑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它象征著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瑩的水珠,還象征著甜蜜的愛情。大家互相潑啊潑,到處是水的洗禮、水的祝福、水的歡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潑水節成了歡樂的海洋。潑水節的內容,除了潑水,還有趕擺,賽龍舟,浴佛,誦經,跳孔雀舞,丟包,放高升,放孔明燈等習俗。
潑水節的傳說
關于潑水節有一個古老而凄婉的傳說,是為紀念大義滅親、為民除害的七位姑娘,專在傣歷新年舉行的一項消災除難、祈福迎祥的活動。在那遙遠的年代,一個無惡不作的魔王霸占了西雙版納,槍來七位美麗姑娘做妻子。
姑娘們滿懷仇恨,合計如何盡快殺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紀最小的姑娘依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了自己致命弱點,即以他的頭發勒住脖子。這位機警的姑娘拔下惡魔一根紅頭發,果斷地勒住了他的脖子,一會兒惡魔的頭就掉了,變成一團火球肆意燃燒,竹樓被燒毀了,莊稼被燒焦了。姑娘們輪流不停地向惡魔腦袋潑水,終于在傣歷六月把邪火撲滅,傣家人從此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從那時起,便有了逢年潑水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