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節做什么活動 三月三上巳節活動有哪些
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人們結伴去水邊沐浴,稱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飲、曲水流觴、郊外游春等內容。
各種活動:
祓禊
祓禊(指去災病,上古女巫給去晦,唐宋時流行泡溫泉,以前是在水邊河邊沐浴,用蘭草洗身,用柳枝沾花瓣水點頭身的儀式,為去災祝福之意)因為此時正當季節交換,陰氣尚未退盡,人容易患病,所以應到水邊洗滌一番。所謂“禊”,即“潔”,故“祓禊”就是通過自潔而消彌致病因素的儀式。為什么要選在巳日呢?應劭解釋說,“巳者,祉也”,既除掉致病因素,又祈求福祉降臨(《風俗通義·祀典·禊》)。這種看法為許多學者贊同,如現代學者烏丙安認為該節日的原初意義是“古人春季驅邪祛瘟的衛生保健古俗。在上古時期,節日的作用就是驅邪避災,實際原因是由于冬天河水太冷,3月初的水溫恰好,人們急著去洗越冬后第一次澡。
祭祀高禖
在上巳節活動中,最主要的活動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禖,又稱郊禖,因供于郊外而得名。人們通過這種巫教活動,除災避邪,祈求生育。因此,上巳節又是一個求偶節、求育節。
畔浴
畔?。ㄣ逶。瞎湃藗內ズ舆吽?,唐宋時流行泡溫泉尤其露天溫泉池)以春水洗滌污垢,認為這樣作可以除去整個冬天所積存的病害,在新的一年里清潔免疫,吉祥如意。當時人們認為婦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節的沐浴治療不育癥。這樣久而久之,相沿成習,把沐浴變成上巳節的重要內容。
修禊
上巳節還有祓禊、修禊或沐浴活動。沐浴是為了去災。史前人類認為生育是圖騰入居婦女體內的結果。進入父權制時代之后,人們才明白了夫妻交媾是生育的原因。但是無論是圖騰感生的觀念,還是夫妻交媾導致生育的認識,都承認婦女是生育的體現者,子女是由母親孕育的。然而,并不是每個婦女都能正常生育的,由于疾病原因,往往使某些婦女不孕育。當時人們認為婦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節的沐浴治療不育癥。這樣久而久之,相沿成習,把沐浴變成上巳節的重要內容。
羽觴
羽觴是我國古代的一種雙耳酒杯,因其形狀似鳥得名;還有一說稱因觴身可插羽毛,遂被命名為“羽觴”。它的材質多種多樣,有木質、玉質、陶質等。木質羽觴較為輕盈,其他材質的則需置于荷葉上,方能平穩地在水面“行走”。
祈求生育
在上巳節活動中,最主要的活動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禖,又稱郊禖,因供于郊外而得名。禖同媒,禖又來自腜。,最初的高禖,屬女性,而且是成年女性,具有孕育狀。事實上,遠古時期一些裸體的婦女像有著非常發達的大腿和胸部,還有一個向前突出的肚子,這是生殖的象征。在漢代畫像石中就有高禖神形象,還與嬰兒連在一起。遼寧地區紅山文化遺址的女神陶像,就是生育之神。后來高禖有了很大的變化,如河南淮陽人祖廟供奉的伏羲,就是父權制下的高禖神。同時還出現了性具崇拜,先女陰后男根崇拜。起初上巳節是一個巫教活動,通過祭高禖、祓禊和會男女等活動,除災避邪,祈求生育。
互贈香草
古人認為,香草有驅邪之功,于身體大有裨益。
郊外游春
郊外游春(上巳不僅是祛邪求吉的節日,更是自由快活的春游,青年男女到野外踏青,潑水相戲,自由擇偶。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情人節,并以芍藥定情)
泡溫泉
泡溫泉(唐宋時期于郊外游春,然后于野外溫泉祓禊)
曲水流觴
曲水流觴,也叫臨水浮卵(臨水浮卵最為古老,它是將煮熟的雞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誰拾到誰食之。)(曲水流觴稱之為“流杯曲水之飲”。所謂“流杯”,也稱“流觴”,就是投杯于水的上游,聽其隨波而下,止于某處,則其人取而飲之。水一般則要彎曲才行)《荊楚歲時記》“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間,為流杯曲水之飲。”眾人坐于環曲的水邊,把盛著酒的觴置于流水之上,任其順流漂下,停在誰面前,誰就要將杯中酒一飲而下,并賦詩一首,否則罰酒三杯。魏明帝曾專門建了一個流杯亭
值得一提的是,曲水流觴的風景要很雅,除了初期在自然的水邊外,混合著自然的美景,魏晉以來由于文人文化的興起,貴族多在優雅的庭院,莊嚴的宅院里,假亭山石,人工彎彎的曲水。人們整齊的正座于草上席塌,好一點的擺上屏風,還有持扇的侍從,設有香爐等。喝水后還有寫詩,應人相對。
臨水飲宴
臨水飲宴(又叫曲水宴)(流觴時,水邊設席障,茶具與花,進行宴飲,吟詩作賦。十分風雅)它和曲水流觴都是這種巫術的演變,成為文人雅士的娛樂活動。此風在唐尤甚,至宋以后則漸無聞。
射雁司蠶
上巳節期間還進行一種弋射活動,即利用一種帶絲線的箭射擊野雁,射中后即索絲而取雁。這種雁與其說是獵物,莫如說是送禮的最好贈品。南方勞動婦女則開始育蠶,采桑喂蠶。
臺灣、福建地區三月三為“三月節”,“采鼠麹(曲)草,合米粉為粿以祀其先”(清乾隆帝《臺灣府志》)。重慶忠縣等地有“三月會”,舉行紀念抗敵將領巴蔓子的盛大活動,是日,群眾抬巴蔓子的偶像繞城游行,后跟社火隊,玩龍燈、舞獅子,家家張燈結彩,燃放爆竹,熱鬧非凡。
相關活動記載:
王羲之鼎鼎大名的《蘭亭集序》就是寫的一次文人雅士從事禊的活動?!澳捍褐?,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庇辛藭サ娘L雅前例,三月三這個官民游樂的好日子,更成了騷人墨客賦詩的好機會。吳自牧《夢梁錄》卷三《三月》云:“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觴故事,起于晉時。(就是指王羲之寫《蘭亭集序》的事)唐朝賜宴曲江,傾都(全城出動,好大的場面)禊飲踏青。” 描寫三月三盛況的詩篇更是數不勝數。在后期,人們可以常用蘭草點水洗身或用柳條沾水點頭或沾花瓣的水以祈福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