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人們許下美好的祈愿,也希望每個人都能精氣神十足,讓好運從這頭直到那頭。但所有好運都事在人為。那么,二月二龍抬頭有什么傳說?二月二除了剪頭發還有哪些習俗?下面,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二月二龍抬頭有什么傳說
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贝藭r,陽氣回升,大地解凍,春耕將始,正是運糞備耕之際。傳說此節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后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作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于二月初二,舉行重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這便是龍頭節的歷史傳說。又一說為武則天廢唐立周稱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龍王三年不下雨。龍王不忍生靈涂炭,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便將龍王打出天宮,壓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龍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禱,最后感動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將龍王釋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之說。
二月二除了剪頭發還有哪些習俗
1、占鰲頭
傳說,農歷二月初三為掌管功名祿位之神文昌帝君的生日。他曾73次化生人間,清廉仁厚,玉帝便讓他執掌科甲,主持文運功名。后人當官求學,便祭拜他。古代,小孩子會在二月初二入學念書,飽含父母“望子成龍”“占鰲頭”的期盼。
2、吃龍食
為取吉利,二月二這一天民間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水餃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吃面條叫“扶龍須”,吃油炸糕為“吃龍膽”,吃麻花為“啃龍骨”,餅也做出龍鱗狀來,稱“龍鱗餅”。此外,“二月二吃豆豆”,不少地方當日還有炒豆子、吃豆子習俗。
3、春耕節
在以農為本的古代,勞作是古人生活常態。每年有一天,哪怕是養尊處優的皇帝,也得出宮帶頭“勞動”一回。這一天,就是“龍抬頭”的二月二,稱得上我國古代名副其實的“勞動節”。此時節,大地返青,春耕從南到北陸續開始。因此,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北方廣傳“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4、踏青節
宋朝把二月二指定為百花生日,名曰“花朝節”。到了元朝,又有“踏青節”之稱,費著《歲華紀麗譜》記有,“二月二日,踏青節。初郡人游賞,散在四郊。春游千萬家,美人顏如花。三三兩兩映花立,飄飄似欲乘煙霞。”“何日同宴游,心期二月二?!陛p衫,細馬,春年少,此時節,日子如詩,時光含香,好景卻不長,愿你不負良辰,一步一歡喜。
二月二龍抬頭出生好嗎
命運簡評(判詞):桃綻梅開卻爭先、陽和芳草兩相全。生辰二月初二日、靈胎降生在人間。
龍抬頭,農歷二月初二,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對于百姓來說,是春季的開始,萬物復蘇的好時節,寓意佳。據說在這天出生的孩子“百病不纏身”,能“出人頭地”。所以在“二月二”這天,很多孕婦都要求在這天剖腹產,為自家寶貝討個“雙龍戲珠”的好彩頭。在“龍抬頭”這天順產生子的確值得高興的事情,但是即便是望子成“龍”,求“吉”心切,從醫學角度來講,我們還是不提倡剖腹產。
命運分析
性情溫良,為人誠實。出言無毒,善作陰德,諸事謙尊,成功如登梯,貪急則失敗,切記隨機行事,方萬事安然。初限辛苦,中年發達,四十興榮后,可終年利路享通,乃虎假半真之命。有詩為證,詩曰:平生良善自有持,衣祿增榮盛有余。錢財家業中年好,貴人提拔上云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