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吃什么食物 二月二當天不容錯過的傳統美食
1、餃子(龍耳)
餃子在北方人心中是一種有特殊含義的美食,逢年過節都是要吃餃子的,在二月二這天也不例外。不過,二月二吃餃子并不叫吃餃子,而是說“食龍耳”。而且講究吃肉菜餡餃子,即餃子中有肉又有菜,“肉菜”諧音“有財”,寓意這一年財源滾滾。
2、餛飩(龍眼)
二月二這天不管吃什么都要想辦法和“龍”聯系起來,討個好彩頭。餛飩圓鼓鼓的,很像龍的眼睛,炯炯有神。因此,二月二這天大家都會吃碗餛飩,叫“吃龍眼”,寄語眼睛明亮,能夠看清未來的路。
3、龍須面(龍須)
龍須面是由山東抻面演變而來,因面條細如發絲,下滾水如銀龍入海,故而得名。龍須面算得上上是最正式的“龍食”,二月二吃龍須面叫“扶龍須”。二月二食龍須面有“順順溜溜、順心如意”的美好寓意,很多人都喜歡在這一天吃碗“龍須面”。
4、春餅(龍鱗)
春餅圓且薄,晶瑩剔透,看起來就像一片片龍鱗。二月二吃春餅叫“咬龍鱗”,把準備好的雞蛋、豆芽、韭菜、豬頭肉、醬肘子等一起卷入餅里包起來吃,食材豐富,象征富裕美滿。
5、炸油糕(龍膽)
北京、天津等地的人們,在龍頭節這天要炸一些糖油糕、菜角來吃,稱之為“食龍膽”。做法是將黃米磨成面,包入糖餡、豆餡、菜餡等,油炸后色澤金黃,掰開圓圓的油糕,香甜的餡料慢慢流出來,吃起來里香外脆,非??煽凇?/p>
6、豬頭肉(龍頭)
二月二吃豬頭,叫“挑龍頭”。古時豬頭不能隨便吃,一般都是用來祭祀祖先、供奉上天。一般農戶人家,過小年時殺豬宰羊,從這一天起,每天的飯菜都要見點肉,等到正月過完,豬肉基本上也都吃光了,最后就剩下一個豬頭留到二月二吃。因為二月二之后就開始春耕,龍王管降雨,所以人們要把最好的“豬頭”供奉給龍王吃。
7、蔥餅
“二月二,刮大風,拾干棒兒,攤煎餅,”山西呂梁地區龍頭節這天吃煎餅或蔥油烙餅。蔥花餅外酥里嫩,一片片撕著吃,稱之為“揭龍皮”。有些地方把二月二吃的餅叫“龍鱗餅”。
8、油條(龍骨)
撒子、麻花、油條等長長的條狀,在滾油里炸制時,猶如金龍出海,翻江倒海。這一天吃這些東西謂之為“啃龍骨”。
9、驢打滾
老北京的習俗,人們總喜在農歷二月二買“驢打滾”品嘗。黃豆粉面裹豆沙餡兒的驢打滾外形圓潤,有“財源滾滾”的吉祥含義。
10、面旗子
農歷二月二,淄博老百姓有吃炒面旗子的傳統習俗。所謂面旗子,就是切成菱形的面片,長、寬3-2厘米。將干后的面旗子用白抗土加熱炒制就成炒面旗。
11、爆米花
當年武則天當上了皇帝,此事惹惱了玉皇大帝,玉帝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有條黃龍卻違背了旨意。玉帝得知后,把它打下凡間,壓在舍利塔下,玉帝說如果想回到天庭除非“金豆開花”。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這天,人們正在翻曬玉米種子時,突然想到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就家家戶戶崩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設案焚香,供上開了花的“金豆”。
12、炒豆子
二月二在西北,甘肅岷縣等地有吃炒豆子的習慣,表示每年春天的開始,岷縣的二月二會,前來浪會的人們買大黃梨拿回家孝敬老人,故“二月二”廟會又稱“黃梨會”。
13、豬頭
農歷二月初二是老百姓的傳統節日,有“龍抬頭,吃豬頭”的習慣。人們紛紛購買豬頭肉,希望新年有個好兆頭。
14、撐腰糕
江浙滬地區在二月二這天保留著吃“撐腰糕”的習俗,有把腰撐住的寓意,意思是吃了糕,當年里就不會腰酸背痛了。
15、芥菜飯
二月二這天有吃芥菜飯的習俗。當地方言里有一句合轍押韻的俗語,意思是這天吃了芥菜飯,一年都不會得皮膚病,這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因為芥菜里富含的維生素和葉綠素有益于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