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
雙江
降低
“寒露不寒,霜改天。”霜降,二十四節氣之一。意味著天氣變冷,初霜出現。這是秋天的最后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即將開始。
霜凍時節是秋冬氣候的轉折點,也是陽氣由采集到儲存的過渡期。此時養生的關鍵是“外去寒,內去熱”。民間有“寧養冬,不養霜”的說法。尤其要健脾胃,滋養后天。
霜凍習俗
品酒賞菊
在氣象學上,秋季的第一場霜一般稱為“早霜”或“菊花霜”,因為此時菊花盛開,正是賞菊的好時節。古有“霜來菊花”的說法,因此,登山賞菊就成了霜凍時節的一件雅事。菊花被古人視為“歲月之草”,成為生命力的象征。霜降時節,正是秋菊盛開的時候。此時我國許多地方都會舉辦菊花節,賞菊、飲酒,以表示對菊花的尊重和喜愛。
吃柿子
中國一些地方在霜凍季節吃紅柿子。據當地人介紹,這不僅可以御寒,還可以強筋健骨。老人對霜降吃柿子的說法是:霜降吃丁柿,就不流鼻涕了。有的地方對這個習俗的解釋是:霜凍之日吃柿子,否則整個冬天嘴唇都會干裂。
登高望遠
秋季,山林間空氣清新,大氣中浮塵和污染物較少。霜凍季節登高望遠,不僅可以放松肺部的功能養生之道網,同時,登高望遠也會讓人心曠神怡,它還可以舒緩你的心情。
霜凍期間應注意預防的病害
1.高血壓
氣候變化引起的寒冷刺激,會使交感神經興奮,毛細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導致心腦血管疾病復發。患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最好隨身攜帶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藥物,以便一旦生病可以盡快服用。
2.血管疾病
隨著氣溫下降,不活動的老年人會出現腿部疼痛、腫脹的情況。大多數人會認為自己感冒了。其實,這可能是老年人下肢血管疾病的一種表現。尤其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和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由于它們的癥狀與關節炎相似,很容易讓患者誤認為是關節炎發作。但如果伴有疼痛、寒戰、間歇性跛行等癥狀,最好到醫院骨科、普外科檢查。
弗羅斯特的健康秘訣
1.保持腳部溫暖
俗話說:“寒露露,腳不露”。寒露過后,氣溫逐漸下降。不要經常光著膀子裸露身體,防止冷空氣侵入身體。晚上用熱水泡腳,可以擴張腳部血管,加速血液流動,改善腳部皮膚和組織的營養,減少下肢酸痛的發生,緩解疲勞。腳自古以來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心臟”。從健康理論的角度來看,腳距離人體心臟最遠,承擔的負擔也最重,最容易造成血液循環不良。另外,腳部脂肪層很薄,隔熱性能差,容易受到寒冷刺激。因此,腳部的保暖就顯得尤為重要。
2.適時添衣
寒露過后,老人、兒童和體質虛弱的人要注意保暖御寒,逐漸增加衣服。俗話說“春捂寒秋凍”,但老年人和患有各種慢性疾病的人要注意保暖防寒,防止“凍”得病。換季時不要穿得太快。最好厚薄相配,注重保暖。不穿單衣也是寒冷天氣保持健康的重要一點。
3.早睡早起
寒露過后,白天變短,夜晚變長,自然界的“陽氣”開始匯聚、沉淀。此時是人維持陽氣的時間,因此日常生活時間也要相應調整。
4、適當運動,保持良好心態
霜降過后,氣溫越來越低。最好等到太陽出來或者天氣暖和的時候再出去鍛煉。每次練習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養生之道網,注意動靜的合理安排。不建議自己過度勞累,更不用說太頻繁了。出汗過多,陽氣外泄,損傷陰津,機體抵抗力減弱。
同時,也少不了保持良好的心態,順勢而為,發泄壓抑的情緒,培養樂觀豁達的心態。
參考
1.中國醫學科技出版社《國醫大師談節氣防病文化》
2.搜狐網“霜凍健康小貼士”
3、三九養生館《霜降養生原則》
4.健康秘訣網《健康季節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