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日常保健中使用了錯誤的方法,不僅對身體健康無益,甚至有害。那么,如何科學掌握中醫“防病”知識,遠離養生“誤區”,守護健康呢?
《黃帝內經》云:“法以陰陽為基礎,與神奇相和,飲食要節制,起居有規律,不可貿然勞作”。這是老祖宗告訴我們的健康長壽的基本方法。具體解釋如下。
陰陽法
自然界陰陽盛衰的氣候變化是固定的、有規律的。如果人們想要健康長壽,就必須適應這些變化。
根據陰陽四時,四時氣候各有不同。春天多風,夏天炎熱炎熱,秋天干燥,冬天寒冷。 《素問·藏氣法食論》云:“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長夏,肺主秋,腎主冬”。因此,四時養生應遵循春季養肝、夏季養心、長夏的原則。其原則是秋季補脾、補肺、冬季補腎。
肝喜主理邪郁,養肝應順其性,使心情舒暢;心屬藏火神,夏季容易亢盛,所以心要靜,神要靜,才能專心火。脾喜燥惡濕,夏季濕氣過多,易傷脾,所以養脾應以祛濕為主。肺是嬌嫩的器官,喜軟潤,秋燥易傷肺,所以養肺要以濕為主。腎為水火之官,藏陰陽,為人體生命之精。根,冬季寒冷容易損傷腎臟的陰陽,所以冬季養腎宜溫補。
算術求和
“和”是和諧的意思,“術”是指養生養性的方法,“和技”是指掌握養生健身的技巧。中醫養生手法種類繁多,如按摩、刮痧、拔罐、太極拳、五禽戲、易筋經、氣功等,都是通過運動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目的。氣血。
身體健身技術有兩種類型:主動和被動??傊?,主動的包括自我鍛煉、自我按摩等;被動養生技術包括常用的中醫技術,包括針灸、按摩、刮痧、足療等。
選擇什么樣的“法寶”?有些人這方面的知識還缺乏,存在知識盲區。不同的養生手法有不同的保健和治療效果。我們提醒人們,最好到正規的醫療機構進行鑒定、強身健體,并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科學的方法來強身健體。比如身體虛弱的人就不適合刮痧、拔罐等,只有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
飲食要適量
中醫自古就有“食有節制,節食可延年益壽”的理論。 《黃帝內經·素問》指出了暴飲暴食的危害:“吃得過多,胃腸道就會受到損傷……如果飲食不當,起居不規律,則體內飽滿受阻,就會腹瀉?!辈㈤L期刺激腸道?!边@意味著暴飲暴食會損害胃腸道,不節制飲食會導致肥胖,吃油膩會導致腹瀉。所謂“飲食要適量”,可以從節制、節奏、節氣三個方面來解讀。
控制
可以理解為食物攝入量的節制。中醫古書中有“貪食,食多而不能食”的記載,表達了不宜暴飲暴食的飲食養生原則。 《金匱要略》腹滿寒疝便秘篇中論述便秘是一種病,要么是硝石,要么是瓜蒂嘔吐。這些內容也間接表明,暴飲暴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韻律
宋代張高所著的《醫學論》中提出“食量宜小而少,食量宜大”,與現代營養學所提倡的“少食多餐”不謀而合。孫思邈的《千金要方》中說,“食之及時,饑飽平衡,每餐不宜重用”。就是說飲食要定時、定時、定量,不能暴飲暴食,這對于維持胃腸道的正常功能、維持其工作的節律具有重要意義。非常重要。
節氣
中國古代養生家十分注重飲食禁忌。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有詳細的記載,比如什么食物不能吃,什么食物不能同時吃,什么食物什么時間不能吃等等。
張仲景還根據天人相應論指出了每月的飲食禁忌中醫健康養生,如“正月不吃生蔥”、“三月不吃大蒜……”“不吃燕子”等。十一月和十二月”; “晚上吃生菜對身體不好”“晚上吃生姜、大蒜、洋蔥等對人有害”等等。雖然有些觀點的科學性有待進一步研究,但可見古代醫學已經認識到飲食宜隨時間、季節而變化。不分時間吃東西不僅對人體無益,反而會造成損害。
有規律的日常生活
起居有規律,就是要按時作息,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則,調整人體陰陽平衡,調和臟腑氣血。切忌貪睡過多,損傷身體正氣。同時,還應避免熬夜,透支陰液。
通俗地說,就是:按時睡覺、起床,白天起床,晚上睡覺。不要混淆是非,不要熬夜,不要賴床,養成午睡的習慣。
不要白費力氣
“工”就是工作、休息、勞動。 “勞”包括勞動、腦力勞動、住房勞動等,有三層含義:
首先,在勞動方面,要勞逸結合,勞逸結合。因為勞過度耗氣,勞逸過度又傷氣。
第二,想到事情的時候不要想太多,也不要想太多。
三是節制房事,避免腎精外泄。
“妄居者,醉入屋者,消真以制精者”,是導致早衰的重要原因。如果能按照正確的方法保養身體,就有希望達到百歲不衰的境界。
總之,中醫“未病先治”的思想告訴我們中醫健康養生,要想健康,就必須堅持科學的養生方法。如果我們不破壞,我們就會滋養。綜合養生方法因人、因時、因地而異。最好選擇適合自己的養生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