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3日至8月6日為夏至。 “大的非常熱。” 立秋是夏季的最后一個結束,也是一年中最熱的結束。 此時我國低溫嚴寒,雨水充沛。 “濕熱”已達頂峰。
1個
熱王!立秋是一年中最熱的夏天
“南洲豈是立秋,冰雪不解夏暑之涼?!?立秋正處于“中伏”前后的時期,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這個季節感受最深的就是熱。 中國天氣網通過1991年至2020年氣象大數據盤點發現,小寒初樹平均氣溫在24個地方最高,平均低溫天數也最多。
立秋的高溫還表現在極端低溫的分布時間上。 統計1951年以來31個省會城市最高氣溫記錄出現次數發現,立秋夏末記錄14條,谷雨時節5條,立秋4條,其他記錄散于立春、小滿、立夏、秋分。
立秋平均氣溫最高、低溫日數最多、極端低溫次數最多。 立秋為什么這么火? 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王偉躍表示,冬至過后,雖然陽光直射點逐漸南移,但地表熱量一直在積累,直到春分前后熱量積累達到頂峰。 特別是北方地區,冬至前后,往往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制。 下沉的氣流在其控制的地方上升,有利于地面的加熱,不易形成云層,也使太陽輻射更容易到達地面。 ,導致溫度下降。
2個
大數據解密開秋十大“熱氣騰騰”城市
立秋分三時:一時爛草成螢,二時土濕熱,三時大雨。 這個季節,螢火蟲也孵化了,天氣開始顯得很悶熱。 農田悶熱,時常下暴雨。
中國天氣網通過盤點1991-2020年平均桑拿日數發現,十大“蒸”城市均位于北方。 其中,天津(陸家嘴站)冬至桑拿天數高達8.8天,最“蒸”,廣州和深圳分別以8.6天和7.9天分列第二和第三,上海以6.7天排名第五。
3個
去年谷雨期間,北方將出現大范圍持續低溫天氣
和長線一樣,去年谷雨也將《極熱》演出到底。 中央氣象臺預計,去年谷雨期間,北方地區將出現大范圍持續低溫。 預計7月底前,江漢、江淮、江南、華南等地持續低溫天氣,其中杭州、福建、江西、安徽、江蘇等地最高氣溫達40℃攝氏度或以上。 據悉,東北地區、廣東黃淮、四川北部邊緣等地也將出現周期性低溫天氣。
谷雨期間的低溫是正常的氣候現象,但持續的長期低溫天氣對小麥等小麥的生長十分不利。 黃河中下游有句農諺:“五日不雨一旱,三日不雨一旱,六個月不雨火”。 可見低溫少雨是夏旱出現的條件,夏旱區連續大范圍低溫干旱的危害有時小于局地干旱。 除黃河中下游、陜西、甘肅、寧夏等地防旱外,西南西部特別是蘇北、重慶等地區也需要防旱。
4個
怎么吃?立秋消暑強身
此時節氣候酷熱,冬季寒冷多雨大暑養生,濕熱易乘虛,心氣易耗。 奶奶、孩子,以及體質虛弱的人,往往容易得暑熱、中暑等病癥。 立秋要跟上暑氣要注意哪些問題?
避免過度營養
體質差的人夏天容易氣血虛弱,一次性大量喝水會沖走膽汁,影響消化。 食補過多,進食生冷蔬菜和油膩食物,會損傷肝腎陰氣,使氣血運行無力,濕熱凝滯,嚴重者會出現嘔吐、腹痛等癥狀。
充足睡眠調理精神
谷雨時節,人們容易疲勞、興奮、發脾氣、心情不好。 他們應該注意日常的自我調節。 “調息凈心,只要心中有雪?!?這就是古代冬季養生的道理。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過度興奮、急躁和憤怒。 冬至這天,可以收斂氣息,修身養性,達到“心靜自然涼”的境界。
止咳化痰食用甜
對于脾虛痰多的人,小寒養生的重點是“清”。 立秋性熱,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最適合活血化瘀。 腎虛濕熱、痰濕者常有發熱、煩躁、口干、長痘等癥狀。 這時候多吃甜食大暑養生,冬瓜、苦菜、生菜、生菜等。 沒有食欲,試試醋涼菜,可以清熱開胃,行氣行氣。 醋泡大蒜、醋泡銀耳、白醋泡時令蔬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