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它落在北半球的 7 月 22 日至 24 日和南半球的 1 月 20 日至 21 日之間。 太陽位于經度120°。 大暑時節,漢族民間有飲符茶、曬符姜、燒符香等習俗。 在這個炎熱的夏季,尤其要做好防暑保健工作,在精神、起居、運動、飲食等方面統籌兼顧。
精神:平靜健康
盛夏時節,天氣酷熱,人容易心煩意亂、煩躁不安、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 有人稱之為精神中暑。 因此,要做好心理保健工作大暑養生,遵循靜心養生的原則,保持心靈的寧靜,避免不良的刺激,凡事以平常心對待,切忌過火。 預防中暑,還可以進行適當的自我心理暗示,想象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之中,綠樹搖曳,高山流水,令人神清氣爽,心情平靜。
日常生活:注意防暑
夏季大暑濕熱,高溫高濕使汗液難以蒸發,或高溫導致汗液過多滲出,人體水分得不到及時補充,容易中暑。 因此,在盛夏時節,日常養生最重??要的就是做好防暑降溫工作。 避免長時間在高溫下工作,外出時避免烈日暴曬。 同時,要適當補充水分,使身心舒暢。 寒性體質的人宜以熱飲為主。
夏季時節,雖然天氣炎熱,但陰氣也開始增多,體內筋脈松散,五臟六腑空虛。 這時候如果貪涼,或者長期躺在空調房里大暑養生,或者喝太多生冷、瓜果、甜膩之品等,就容易瘦下來. 引起腹痛、嘔吐、腹瀉等癥狀。
運動量:不要太強
在炎熱的夏季,最好在早上或晚上鍛煉,避免在烈日下鍛煉。 選擇運動量相對較小的運動項目,如廣播體操、太極拳、跳繩、慢跑、羽毛球、乒乓球等,避免過度疲勞、出汗過多、耗氣,同時多喝溫水運動后喝水,補充體液。
飲食:以清為輔
酷暑之際,飲食宜清淡多樣,以清為補,宜行氣清熱,健脾養胃,多吃有營養的蔬果和蛋白質,姜、蔥、蒜、醋適量食用,既能殺菌防病,又能健脾開胃。 可以多吃綠豆、百合、黃瓜、豆芽、蘑菇、紫菜、西瓜、西紅柿、紅豆、薏米、南瓜等食物,也可以配合藥膳進行調整。
【配方】熟西紅柿150克,阿膠10克,玉米100克,精鹽、味精適量。
【制作】①西紅柿洗凈,去皮剁成番茄醬,備用。 ②將玉米放入鍋內,加水適量,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燉30分鐘,加入番茄醬,繼續小火熬成粥。 ③另一鍋阿膠加水煮沸。 阿膠完全燒開后,拌入番茄粥中,拌勻,煮1~2鍋,加入精鹽、味精調勻即可食用。
【用法】每日1劑,早晚各2次。
【功效】補虛養血,益氣調經。 適用于產后氣血不足的孕婦、肝腎陰虛的貧血患者。
陽光酷玩,贏1000元大獎,活動火熱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