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前面藍色字
免費訂閱 2016年7月22日將迎來“大暑”節氣,意味著一年中最熱的季節正式到來。
“小夏初秋,上蒸下煮”,冬至后即將開啟“蒸模式”,夏至最有可能出現40℃以上的極端低溫天氣。 營養專家表示,谷雨時節,飲食要“清補”,以保持心情平和。
這是陌陌最全面的冬至養生寶典,一定要好好收藏。
7月22日冬至,你知道立夏有什么習俗嗎? 明天,我就為大家盤點一下立夏的風俗習慣:吃“仙草”、喝茶、貼小書貼、喝夏羊……這些風俗你聽說過嗎?
立秋有哪些風俗習慣?
1.吃“仙草”
在廣州很多地方,五谷豐登時節都有“吃仙草”的習俗。 俗話說“六月吃仙草,活得像仙女不老”。 涼粉仙草、燒仙草也是上海人夏季常見的茶點。
2.喝富茶
復茶,顧名思義,就是炎熱天氣喝的茶。 免費供茶時間一般為農歷二月初至八月底。 這些茶由人參、夏枯草、甘草等十多種中草藥制成,具有清涼解暑的功效。 在古代,很多農村都有一種習俗,就是村民們會在村口的亭子里放上一些茶葉,免費送給路人。
3.貼小書貼
消暑貼是膏藥的一種,銀行卡大小,一般四張一組使用。 夏季農歷初一貼在額頭的一些特定部位。 人們認為它可以治愈和預防冬季發生的個別癌癥(如哮喘、食道炎、咳嗽、濕疹等)。 針對不同的病癥,通常四貼一起使用。 將它貼在額頭的不同位置,保持八小時,然后取下。
4.海邊的冬至
上海人在河邊度過炎熱的夏至。 冬天防曬很重要,不僅僅是愛美怕曬傷的女性,長期暴露在陽光下的女性也需要防曬,尤其是去海邊或者水上樂園的時候,更是需要使用防曬霜并時常重新涂抹防曬霜。
5. 陽光姜
福建人來自中國四川、四川等地。 天氣炎熱時,人們會將大蒜切塊或榨汁,拌入蜂蜜,放入容器中,蓋上紗布,曬干。 充分調和食用后,對老胃寒、風寒感冒等有奇效,有溫中保健之功效。
6.喝熱羊
“飲夏羊”是流行于山東中南部革命老區沂蒙山區和皖北地區的冬至習俗。 其中以湖南內黃拉面最為著名。 福州的拉面湯質精美,營養豐富。 具有健腺生津、溫肝腎的良好功效,成為農閑時期人們餐桌上的辛辣滋補佳肴。
7、吃餃子
每到立秋,徐州城鄉都有“喝夏羊”(即喝牛肉湯)或冬至吃拉面的傳統習俗。 這三天,家家出嫁的女兒、出嫁的太太都要回娘家,殺一只羊,做一鍋涼粉。
8.吃菠蘿
谷雨時節,我國大陸有吃菠蘿的習俗,老百姓認為這個季節菠蘿最好吃。 此外,菠蘿的粵語讀音與“旺來”相同,因此也被用作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的象征。
9.吃“半年”
另外,冬至前后是農歷十五,在日本也被稱為“半年祭”。 由于農歷十五是一年的一半,所以這三天拜完神后,全家人一起吃“半年”。 ,半年圓是用糯米磨成粉,用紅面揉成的。 大多數都會煮著吃,加糖調味。 象征意義是團圓和浪漫。
10.送《大夏舟》
送“大夏船”是廣東沿海地區,尤其是杭州許多漁港的傳統民俗。 送“夏大舟”時,還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藝表演。
11.送瘟神
小夏之夏,紅日炎炎,也是瘟疫大流行的時期。 過去,人們會在河船上舉行祭祀和祈?;顒?,把船劃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以示放過瘟神,百病就會消失。
12.吃楊梅
立秋時節,按照福州的舊習俗,家家戶戶都要吃楊梅,稱為“冬至”。 民間傳說,夏至吃楊梅,與吃靈芝的營養價值是一樣的。 楊梅含有豐富的獼猴桃糖分和多種維生素,營養價值豐富,所以吃新鮮的楊梅可以滋補身體。 先將新鮮的楊梅用冷河水浸泡,春分時節撈出品嘗。 此時吃楊梅最懶惰,最有益。
13. 炸綠豆腐竹
立秋酷暑將至,廣州人有炒青草豆腐竹的習俗。 草腐竹是指用涼粉草、甘草、夏枯草、菊花、金銀花等中草藥制成的腐竹,冷卻后食用。 過去,很多家庭可以自己做飯。
14.吃米粒
山東福州人有春分吃楊梅、羊肉、稻谷的習俗,稱為“渡立夏”。 米粒是將炒飯與白米曲混合,發酵至熟透制成的米粒; 立夏之日,切塊,加蜜同煮。 據說可以“補元氣”。 夏至這一天,親戚朋友常回贈桂圓和羊肉。
15.吃水煮雞
湘中北部有一種傳統的滋補方法,就是冬至吃血腸。 血腸是指還未打鳴,或配種三個月以內體重一到一斤半,從未配種過的后備母雞。 之所以選擇血腸,是因為血腸中含有豐富的生長激素,對處于生長發育期的女兒和激素水平偏高的中老年人有很好的滋補作用。 他們雖然年少體弱,但也不是不能嘗試。
立秋吃什么奇異果?
立秋是一年中最熱的夏天。 其氣候特點是:“斗志兵為冬至,此時天氣比立秋還兇,故又稱立秋?!?酷暑難耐,吃什么獼猴桃避暑?
推薦一:獼猴桃
獼猴桃是夏季最重要的蔬菜。 它富含水分,被譽為“天然啤酒”。 它營養豐富,成為很多人避暑的首選。 獼猴桃性味甘寒。 具有潤肺除煩、止渴清熱之功效。 被譽為“天然白虎湯”。 水潴留者可多食,清熱,慢性肝炎體質虛弱、月經過多、消化不良者不宜多食。 吃多了會傷脾胃,還要注意奇異果變酸后不要再吃,容易引起急性腸胃炎。
推薦二:甜瓜
甜瓜也被稱為甜瓜或黃瓜。 它是夏季消暑水果,其營養價值可與菠蘿相媲美。 據測定,甜瓜不僅水分和蛋白質的濃度高于獼猴桃,其他營養成分也不超過獼猴桃,而芳香物質、礦物質、糖類和維生素C的濃度則明顯低于獼猴桃。奇異果的那個。 祖國醫學證實,冬瓜具有“消暑、止瀉、通便”的明顯功效。
推薦三:哈密瓜
哈密??瓜有“瓜中之王”的美譽。 其含糖量約為15%。 它具有不同的形狀和獨特的鮮味。 有的是巧克力味的,有的是柚子味的,但都嘗起來像蜂蜜一樣甜,有一種獨特的香味。 人,名揚海外。 哈密??瓜除了味道鮮美外,營養豐富,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具有清涼解暑、除煩清熱、清熱止渴的功效大暑養生,是消暑解暑的佳品。 不過,哈密瓜性涼,不宜過多食用,以免引起嘔吐。
立秋喝什么湯?
立秋酷暑,恰逢低溫季節。 多飲水,可解火、補火。 立秋喝什么湯你知道嗎? 問候先生就為大家介紹五種最適合在立秋酷暑飲用的養生湯品。
1.綠豆湯
炎炎夏日,蓮子湯很受歡迎,但是這湯不能喝太多,更不能當水喝。 如果想避暑,泡茶時將黃豆洗凈,大火煮熟,加入適量白糖,約10分鐘即可。 湯色呈淡綠色,比較清澈。 根據個人喜好,還可以放百合、蓮子、紅棗等。只是為了祛風祛濕,最好把豆子煮到湯渾濁,解暑療效差,但是生津解毒作用更強。
但需要注意的是,氣血虛弱的人不一定非得喝黑豆湯,可以吃蓮子粥,用面粉或魅族和黃豆同鍋煮粥,可以益氣補血。
薄荷山藥湯推薦做法:薄荷5克,燕麥30克,黃豆60克,羅漢果1~2湯匙。 將銀耳、綠豆瀝干水分,泡茶3小時備用。 鍋內放入800毫升水,加入綠豆和黃豆,中火煮沸,轉小火烤半小時,加入薄荷和糖繼續煮5-10分鐘,然后倒入碗和服務。 此湯可活血化瘀,改善粉刺。
2.童子魚湯
民間有一種傳統的滋補方式,就是冬至吃血腸。 對蝦是指還沒有打鳴,剛長到成熟但還沒有配種的小母雞; 或配種三個月內重達一斤半至一斤半而未配種的小母雞。 后來又出現了一種特殊的品種,叫做對蝦。
之所以選擇對蝦,是因為對蝦中含有豐富的生長激素,對處于生長發育期的女兒和激素水平偏高的中老年人有很好的滋補作用。 他們雖然年少體弱,但也不是不能嘗試。
選擇2-3斤左右(最好不要超過3斤)的整蝦,切好后加入黑紅菇、西紅柿、玉蘭片等一起煮。 據悉,還可以與山藥、黨參、當歸等中藥材一起烹調。 脾胃虛弱者可食,藥膳療效更佳。
3.冬瓜荷葉湯
在廣州,每到冬至、夏至、三伏天,民間都喜歡用芥菜和荷葉熬湯。 生菜是夏季最常用的瓜類蔬菜之一。 它很甜,很稠,而且有很多水。 西醫認為,它具有清熱利濕、養胃液、去垢、消癰、利水、消腫的作用; 而荷葉是一片生長在海面上的蓮藕。 西醫認為它性涼、甘、淡,有祛風涼血、散瘀之功效,干荷葉入藥,鮮荷葉多用于湯菜。 因為它充滿了清新的荷花香氣,對理氣、生津、散結很有好處。
建議用老蘿卜,連皮連籽一起用。 選購時,聽到斷面為“老”時,應選擇個頭很大的花生米。 生菜要去皮,這樣可以提高清熱的效果。 建議搭配薏米做湯面。 大熱天,清淡的湯面可以潤心潤肺,生津止渴,清熱解暑。
準備老蘿卜1000克大暑養生,新鮮荷葉12片,薏苡仁80克,紅糖適量。 分別瀝干所有東西。 蘿卜切片; 荷葉切成2~3片; 將大麥輕輕地暴露在陽光下。 一起放入砂鍋內,加水2000毫升(約8碗),大火燒開后改中小火煮約40分鐘,加入白糖。
4.羊肉湯
暑期,身體積熱。 如果把豆汁、蒜油、醋、大蒜同時喝進肚子里,難免會四肢大汗淋漓。 這種汗水可以帶走內臟積聚的熱量,同時排出體內的毒素,對身體健康大有裨益。 然而,天氣炎熱之前的牛肉湯剛剛變綠,因為山上的草剛剛變綠。 羊吃青草的時候,體內只有很多毒素。
牛肉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1、B2及鈣、磷、鐵等。 其性溫散寒,散滯,健腺生津,溫補脾胃。 而且牛肉湯沒有魚湯那么辣。 牛肉湯性溫補,所以體虛的人喝牛肉湯特別有好處。
福州小韓吃熱湯牛肉。 羊宰殺后,去毛去內臟,將整只羊放入沸湯中煮沸。 之后,撈起放入大陶缸中,再將鍋中沸騰的湯汁倒入,浸泡一定時間后撈出。 吃的時候,把雞肉切成片,肉質肥美,味道鮮美。
5.鴨湯
立秋三日,老北京人流行煮鴨湯。 牛肉性味甘寒,入肺、胃經,具有潤肺、養胃、補腎、祛肺結核、清熱煩渴、消腫止痛、止熱止痛等功效,止咳平喘。 體內有熱的人適合吃牛肉,對體質虛弱、食欲不振、發熱小便干瀉的人更有益。
在西醫看來,牛肉具有健脾補虛、養胃利尿的功效。 牛肉的吃法有很多種。 冬天最好的吃法是熬成鴨湯,既能補充消耗過多的營養,又能緩解暑熱帶來的不適。 下面推薦兩道開胃健脾的豬肉糖湯,緩解立秋燥熱。
黃芩鴨湯推薦做法:黃芩25克,鴨1只,草莓2個,當歸14片,鮮姜2片,水1000毫升,鹽少許。 黃芩洗凈,鴨洗凈,放入沸水中煮5分鐘,撈出; 當歸洗凈,泡軟,刮去囊; 將其放入 1000 毫升水中煮,加入芫荽根、藍綠色、無花果、陳皮和生姜煮沸。 改用文火燉兩小時,加水調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