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第一部新歌劇是《白毛女》,《白毛女》是《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公開發表后,延安魯藝在新秧歌運動中創作出的中國第一部新歌劇,也是民族歌劇的里程碑。
五四時期以后,中國的一些音樂家開始嘗試以中國民族音樂為基礎,借鑒西洋歌劇的創作手法來創作中國歌劇,即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綜合音樂、詩歌、舞蹈等藝術而以歌唱為主的戲劇形式。
因有別于中國傳統歌劇--戲曲,故稱新歌劇。20年代黎錦暉的《麻雀與小孩》、《小小畫家》等十余部兒童年歌舞劇及聶耳的《揚子江暴風雨》為其先聲。延安時期的秧歌劇是其進一步發展,而大型歌劇《白毛女》的成功,則標志著中國新歌劇的成型。其后,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江姐》、《洪湖赤衛隊》、《劉三姐》、《傷逝》等一系列優秀歌劇的產生,使中國歌劇創作呈現出更加繁榮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