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隨著天氣越來越熱,小暑也即將到來,那么小暑是幾月幾日星期幾呢?小暑節氣的習俗有哪些呢?
小暑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小暑是2022年 7月7日10:37:49,星期四 ,農歷六月初九。
小暑,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是干支歷午月的結束以及未月的起始。斗指辛,太陽到達黃經105度,于每年公歷7月6—8日交節。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
小暑節氣的習俗有哪些
小暑“食新”
在古代,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即在小暑過后嘗新米,人們將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飯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懇請保佑風調雨順。并將新打的米磨成粉,制成各種美食,與鄰居鄉親分享來吃,表達對豐收的祈愿。
吃暑羊
“吃暑羊”是魯南和蘇北地區在小暑時節的傳統習俗。入暑之后,正值三夏剛過、秋收未到的夏閑時候,忙活半年的莊稼人便三五戶一群、七八家一伙吃起暑羊來。而此時喝著山泉水長大的小山羊,吃了數月的青草,已是肉質肥嫩、香氣撲鼻。這種習俗可追溯到堯舜時期,在當地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徐州人對吃暑羊的愛好莫過于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p>
吃伏面
俗話說“熱在三伏”,小暑過后就進入伏天。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們應當少外出以避暑氣。飲食上,人們會吃清涼消暑的食品,以度過炎熱的伏天。入伏之時,剛好是我國小麥生產區麥收不足一個月的時候,家家麥滿倉,而到了伏天人們精神委頓,食欲不佳,餃子卻是傳統食品中開胃解饞的佳品,所以人們用新磨的面粉包餃子,或者吃頓新白面做的面條,就有了“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在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據考證,伏日吃面習俗出現在三國時期。
吃藕
在民間還有小暑吃藕的習俗。在清咸豐年間,蓮藕就被欽定為御膳貢品。藕與“偶”同音,所以人們用食藕祝愿婚姻美滿。藕與蓮花一樣,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也被看做是清廉高潔的人格象征。
曬書畫、衣服
小暑時節,還有曬書畫、衣服的習俗。民間的轎鋪、估衣鋪、皮貨鋪、舊書鋪、字畫店、藥店以及林林總總的各類商店,都要晾曬各種商品。城市和農村的黎民百姓要曬衣服、被褥。
弈棋
弈棋,《路史》稱是堯帝制作,用來教育兒子丹朱的?,F在廣泛應用的,有圍棋和象棋。弈棋可訓練思維,使人運用巧思,得心應手,出奇制勝,并養成精密審慎、預料時事的習慣。所說的品勢行局,都是關于對弈雙方優劣強弱、奇正勝負的說法。所以古人把棋書附在兵書之后,而歷代的圣主名將,如晉武帝、唐太宗、謝玄、關羽,也都特別喜歡下棋,即使在軍中也不荒廢。夏季漫長無聊,于桐蔭下對弈,是極有趣味的事,局外之人,也可以作壁上觀。
撲流螢
螢火蟲是益蟲,吃各種害蟲,對農業生產十分有利。螢火蟲有雌雄兩種,雄蟲體黃頭黑,有復眼,翅柔軟,上面布滿點線;雌蟲沒有翅,形狀如蛆。雌雄蟲尾端都有發光器,呼吸時,空氣流人,發生氧化作用,發出光亮,十分美麗。夏季小暑節氣期間,雌蟲在水草里產卵,蟲卵也發微光,大約大暑前后小螢火蟲飛出。
以上就是小暑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小暑節氣的習俗有哪些的分享了,希望大家看完后對小暑能有更深的認識,同時小暑到來也意味著天氣越來越熱,切忌要做好防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