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傳統的大節日,在這一天我們會急忙回家與家人團聚,家家戶戶都備著好幾盒月餅,不單單自己吃,還會在這幾天里送親友,以表關懷謝意。而且有些地方的中秋節會辦得十分容重。比如像馬鞍山中秋節風俗有哪些?馬鞍山中秋的特別之處是什么?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馬鞍山中秋節風俗有哪些
飲桂花酒、食藕盒
博望區三個鎮均是千年古鎮,老百姓對流傳下來的年節民俗非常敬重,中秋節在博望也叫拜月節,這一天,大家不光吃月餅、殺鴨子,還要吃芋頭、飲桂花酒、食藕盒等,對著天上的皓月,觀賞祭拜,寄托情懷。
在博望,每到中秋佳節,藕就很俏市,原來在博望,中秋節用藕寓意深刻。蓮藕出淤泥而不染,是圣潔的象征。
博望老百姓常常用藕斷絲連代表著親情的聯系。博望闖蕩天下的生意人多,他們用藕的伸展性,寓意生意觸角向前延伸;用藕旺盛的生命力,象征著家庭和事業的興旺發達;用藕有頭有尾的完整性,祈愿家庭和事業的圓滿
中秋套餅定姻緣
在含山縣運漕古鎮,男女雙方定親后,男方一定要在中秋節期間給女方家送一種特殊的月餅套餅。
運漕套餅最早出現在明清時期,大小不等共五塊,上小下大呈寶塔狀。五塊餅,取五福臨門之意,是一種男方送給女方的定親禮品。
套餅餡料豐富,有青梅、橘餅、冬瓜糖等十多種蜜餞,再配以芝麻、冰糖等,剁碎后,按一定比例調配。
由于套餅完全由手工制作,工序復雜,如今掌握這門手藝的只有兩戶人家,但是,定親中秋送套餅的習俗仍舊保留著。
馬鞍山中秋的特別之處
馬鞍山的中秋節就是從唐朝開始的。馬鞍山地處長江邊上,唐朝時期,李白曾七次來到此地。眾所周知,李白喜歡月亮,中秋時節,明月出大江,他便邀請同為飲中八仙的好友崔宗之等人,一同夜游長江。
當涂縣志曾有記載,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大江亮如明鏡,月亮高懸在天上,李白穿著皇帝賜的宮錦袍,和朋友駕著小船在江上飲酒,兩岸視者如堵。李白喜歡到馬鞍山的原因之一是這里的江面最開闊,這里的月光最皎潔,這里的美酒最醇厚。
此情此景,感染了采石磯的漁民,他們也將漁船連在一起,遙望著李白。有時,李白也會登上采石磯頭臨壁臺飲酒作詩,漁民則將船搭成舞臺,為其踏歌。書生坐在江邊三臺閣里飲酒賞月,農民則在打稻場上載歌載舞,每個人都在慶祝中秋。
因當地人十分喜歡李白,因此每當中秋節,馬鞍山人將李白和月亮一起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