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倍思親,可以知曉的是中秋節在中國人的眼里是不一樣的節日,而且不管在哪個朝代中秋都是大節,但所有人都知道中秋節在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可在浙江的寧波市就要和別人不一樣,他們過得是八月十六。那么寧波中秋過十六的原因是什么?寧波中秋不一樣的習俗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寧波中秋過十六的原因
寧波中秋過十六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南宋史浩說法,一種則是越王勾踐說法。
史浩說
史浩侍母至孝,傳說他母親的生日是八月十六,母親愛看龍舟,于是,每年到她生日,史家要在月湖賽龍舟,以博老母的歡心,附近居民、遠道親友,紛紛前來觀賽,史家必備飯菜招待。而每年過中秋史浩只能向皇帝請一天假,若陪皇帝過中秋就不能再給母親祝壽。
于是史浩想了個辦法,把明州的中秋推遲一天,這樣,既陪皇帝過中秋,又能轉天從臨安(杭州)返回老家孝敬父母,忠孝兩全,百姓以明州出了丞相為榮。
百善孝為先,善良樸實的寧波百姓,紛紛效仿史家的做法,改在八月十六那天過中秋節。從此,寧波八月十六過中秋的習俗就流傳了下來。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傳說,不過這些傳說,經過多少代人的口口相傳,孰真孰偽,已無從考證,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美麗的傳說增添了寧波人品味中秋的文化底蘊。
勾踐孝母說
傳說越王勾踐十分孝順母親,為了給母親生日(八月十六)祝壽,下令將中秋節改為八月十六。這樣,就將母親生日和團圓節合而為一。
當年,越王勾踐的母親長居句章城,每到八月十六,越王都會陪母親過生日,當天越王母親會對兒子的過失先進行教誨,之后母子一同賞月。
此事一經傳開,民間爭相仿效,把八月十六作為聆聽父母教誨、陪同長輩賞月的日子,迄今已近兩千年了。當地縣志記載:越王母以八月十六生,故四明以十六日為中秋。
寧波中秋不一樣的習俗
吃水溻糕
寧波老話鴨肉骨頭水溻糕,八月十六等勿到。水溻糕用新米水磨經發酵后蒸出的一種米軟糕,是寧波人過中秋的節令食品。
水溻糕出鍋時大如鍋蓋一寸厚,形如白色滿月,然后切成菱形小塊,俗稱為碎月,食之口中香糯軟滑,既可蘸糖甜食,亦可浸肉汁咸食。
中秋賽龍舟
中秋賽龍舟和端午賽龍舟從內涵上說也有很大區別。端午賽龍舟是為了紀念詩人屈原,全國各地都有這樣的習俗,而中秋賽龍舟卻并不多見,其寓意在民國《鄞縣通志》有詳細記載:各鄉祠廟為會祀神,以龍舟競渡,謂之報賽,與各處端午競渡不同。
所謂報賽,即謝月神。寧波民間中秋祭祀的神為土地神,秋日莊稼收獲,用新谷薦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