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 山西的旅游資源豐富 ,宋代以前的地上古建筑占了全國總數的 70%多,被譽為古代建筑的博物館。云丘山、壺口瀑布、五臺山、北岳恒山、云岡石窟等全國聞名的旅游景點,吸引著省內外的旅游者。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看看山西十大旅游景點排行榜。
2022山西旅游景點排行榜
NO.1云丘山 推薦指數:★★★★★
云丘山坐落在呂梁山南端河汾的夾角地帶,總面積210平方公里,它處在臨汾市鄉寧縣與運城市稷山、新絳的交界處,屬于山西省南部。云丘山故曰昆侖,俗稱北頂,享有河汾第一名勝之美稱,云丘山自然景觀獨特奇異,人文景觀豐富多彩,是國家AAAA級旅游風景區。
云丘山的道教建筑有很多,有五龍宮、八寶宮、玉皇頂、祖師頂、玉蓮洞等大小廟宇十余座,有一天門、二天門、三天門、懸空階梯、崖壁棧道和稀有的古人活動遺址,還有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以及民間流傳的許多美麗動聽的傳說故事。其中最為人稱道的有五奇。
一奇是云丘山的中廟會,香火不斷,千年不衰。中和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這一興于唐德宗年間的傳統習俗,至今在全國已難覓蹤影,唯獨在云丘山得以保留和傳承,上千年來從未間斷。每年農歷二月十四至十六,來自晉、陜、豫等地近二十萬民眾自發聚集到云丘山,人們舉旗幡、打腰鼓、唱秧歌、抬駕樓,前往五龍宮、八寶宮及各寺觀迎神賽會,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青年男女則持鞭桿、擎花籃、拜神塔、朝牝門、摸娃娃、吃棗花、求美滿姻緣、生育繁衍。
二奇是云丘山堪稱珍禽異獸、名花異草的資源寶庫。金錢豹、褐馬雞、矮牡丹等國家一二級珍稀物種數十種在此生長。特別是翅果油樹,一種與恐龍同時期的第四紀冰川孑遺植物,歷經幾百萬年仍存活于云丘山,它生命力極強,刀砍不死,雷劈不倒。經調查研究表明,翅果油樹僅在中國鄉寧廣泛分布,翅果油營養價值極高,因翅果油樹數量稀少、生長周期長,成活率低,因此特別稀缺,是天然珍稀的高端消費品。
三奇是云丘山有萬年冰洞,冬夏同駐,神奇無限。云丘山塔爾坡溝的反季節冰洞,有天然冰箱之稱。每年4-6月份之間,洞外已是烈日炎炎,洞口卻掛滿冰凌,寒氣襲人,呈現了夏日滴水成冰的奇景,是罕見的自然奇觀。
四奇是云丘山有規模最大、最具觀賞性的紅葉景觀。每年11月到12月間,滿山遍野紅葉競相斗艷,形成了百里一片紅的壯麗景觀。
五奇是云丘山有唐代古縣城----呂香縣和古村落。古城全部用石塊壘筑而成,城內石樓、石窯、石頭四合院,石墻、石堡、石頭巷道仍保留完好。尤其是四合院,整個建筑雄偉壯觀,匠心獨具。房屋既可渾然一體,又可自成體系,堪稱古代城市和民宅的完美結合,是研究古代歷史和建筑的活化石。
雄奇的自然風光,豐厚的歷史文化,優美的民間傳說,使云丘山具有了無窮魅力。景區距侯禹高速公路出入口12公里,距108國道20公里,交通十分方便,歡迎您!
NO.2壺口瀑布 推薦指數:★★★★★
壺口瀑布風景名勝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之一、推向國際旅游市場三十五張王牌景點之一、國家地質公園、AAAA級風景旅游區、國家自然遺產預備名錄、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黃河大合唱》創作地、游客最喜愛的十大瀑布之一,1990年版50元人民幣背面的圖案便是黃河壺口瀑布,景區總面積為100平方公里。
滔滔黃河,到此由300米寬乍縮為50余米,飛流直下,跌入深槽,形成巨大瀑布。驚濤拍岸、云霧橫生,經煦陽斜射,出現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彩虹,形成雷首雨穴、千丈龍槽、水里冒煙、彩橋通天四大奇觀。其聲形粗獷,氣勢壯觀,以排山倒海的獨特雄姿著稱于世,被譽為中華民族的象征,是世界第一大黃色瀑布。其聲、其勢、其景體現了黃河的雄偉氣勢,象征著中華民族的進取精神。襯托它的有壺口秋風、禹帽夕照、孟門夜月、石窩寶鏡、千米龍槽、管頭紅葉、人祖風光、斗法龜牛、睡女峰等自然景觀和清代長城、明清碼頭、四銘碑亭、旱地船道、牛馬王廟等人文景觀。
壺口景色,四時各異,嚴冬至孟春,河水涸瘦,秒流量150至300立方,冰封河面,安祥如眠,冰雪相映,細流涓涓,給人以俊美之感。晚春秋汛期,冰河解凍,秒流量增至8000至10000立方米。一變溫柔為怒顏,獅吼虎嘯,咆哮如雷,成群冰塊,接踵而下,時而結隊成行,時而壘杈成山,如千軍布陣,萬馬奔騰,變換無窮。夏季,秒流量減到1000至2000/立方米,龍槽水位下降,落差加大,水柱沖天。身臨其境,眼前浪花飛舞,腳下龍潭生煙。金秋雨季,千溪萬壑之水匯聚,河水秒流量增加到3000立方米以上,主、副瀑布連成一片,洪波怒號,氣貫長虹,呈現天開一塹勢雄豪的瑰麗景象。
NO.3天脊山 推薦指數:★★★★☆
天脊山風景區位于太行山之巔的平順縣東南山麓,橫跨山西、河南兩省交界,距長治市70公里,離河南林州市只有18公里。景區面積196平方公里,海拔1886米,被譽為天之脊。2007年該景區被評為省級地質公園,2008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同時成為國家首批自駕游基地,2010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天脊山景區以其古樸原始的自然環境、溫和濕潤的氣候條件、綺麗壯闊的地形風貌以及完好的生態植被,被譽為上黨魅力城市長治后花園,素有賽江南之稱,是集生態觀光、休閑度假、探險寫生的理想去處。。
天脊山風景區險峰疊翠、深谷飛瀑,回音洞、仙居峰、月亮池等幾十處景致異彩紛呈。其五大奇景:神奇的天脊山百米大座佛,在景區中央的懸崖峭壁上矗立著一尊百米天造地設的釋迦牟尼盤古大座佛。佛本是山,山本是佛,端座云間,栩栩如生,神態端莊,晝夜俯視中原,可謂天下奇觀,令人嘆絕;風情獨異的天泉飛瀑。大佛腳下是飛流直下346米,濤鳴晉豫,氣慣長虹的天泉大瀑布,堪稱華夏第一高瀑;飛翹于絕壁之外兩丈有余、凌空400余米的玻璃觀瀑臺,置身其中驚險刺激;四是長達200多米的軟天橋距谷底340多米,搖搖欲墜、游人望而怯步又欲罷不能,油然而生不過此橋非好漢!五是高聳于天脊山景區谷地的中央的同心峰,因峰身下部孑然獨立、而峰身上部突兀分立,峰頂風光綺麗,引人入勝,堪稱天脊山景區乃至太行山各峽谷的一絕。這里仿佛西方圣境,是佛教信徒朝拜、集聚之地,更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也是游客拍照留影的寶地,美景收不勝收,取不勝取。
NO.4太行山大峽谷 推薦指數:★★★★☆
太行山大峽谷自然風光旅游區位于壺關縣東南部,占地面積187平方公里。境內千峰競秀,萬壑爭奇,獨特的地形、地貌,珍稀的動植物資源共同造就了太行山大峽谷豐富的旅游資源。近年來,隨著旅游業的發展,藏在深山人未識的太行山大峽谷揭開了她神秘的面紗,喜迎八方來客。
太行山大峽谷形成于百萬年前的造山運動,經過漫長地質年代的巨大地殼運動和外力作用,形成了獨特的地質地貌。太行山大峽谷是一個完整的地質自然單元,具有國內罕見的麻巖、石英砂巖峰,有著相當高的科研和觀賞價值。
太行山大峽谷先后榮獲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中國最美十大峽谷、中國縣域旅游品牌二百強景區、國家AAAA級景區、中國攀巖基地、中國優秀生態旅游縣、山西旅游十大品牌企業、山西省風景名勝區、全國低碳旅游試驗區、中國旅游景區協會首屆理事單位、全省11個標桿示范景區之一等榮譽。
太行山大峽谷集雄、奇、險、幽于一體,主要景點有黑龍潭、紅豆峽、八泉峽、青龍峽、紫團山、十八盤、女媧洞等,繪成了一幅風光秀麗的壯美畫卷。景區內有綠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懸崖,千姿百態的山石,如練似銀的瀑布,碧波蕩漾的深潭,雄偉壯觀的廟宇,引人入勝的溶洞,令人神往的傳說。置身其間,時見濃蔭蔽日,溪水潺潺,時聞飛瀑瀉銀,珍禽飛鳴;駐足山顛,可望星月游移,奇峰變幻,可瞰云海蒼茫,彩霞沐日,可謂鬼斧神工,令人驚羨,雄奇險幽,嘆為觀止。總之,太行山大峽谷自然風光旅游區既有北國粗獷豪邁的陽剛之美,又有江南清幽婀娜的陰柔之秀,景區各具特色,絢麗多姿,媲美爭艷。真乃:此景本應天上有,醉佛失手落人間。
NO.5綿山 推薦指數:★★★★☆
綿山位于山西省中部的介休市東南20公里處,橫跨介休、靈石、沁源三市縣,總面積294.75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566.6米,相對高度在1400米以上。年平均氣溫10℃,年平均降水量650mm,森林覆蓋率達98%。故有冬暖夏涼、清爽宜人的自然環境。是山西省人民政府首批公布的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游景區。
綿山山勢奇特,有大小天然溶洞百余處之多。最大的抱腹巖,其山勢如兩手抱腹,形成一個高約60米、長約180米、深約50余米的巨形巖洞。抱云峰寺200余間殿宇館舍及萬余名游人于腹內,容2000余年歷史文明于其間。
綿山有許多古棧道,僅中層就有天橋、兔橋、鹿橋、通天云衢、舍身巖等。天橋懸于天橋與一斗泉兩大景區之間,全長300余米;上離山頂80余米,下距溝底300余米。多云天氣漫步在寬不到1米的棧道,人從橋上過,云在腳下涌,真是平步青云,飄飄欲仙!
綿山的寺廟,或聳立于峰巔,或鑲嵌于崖壁。佛教寺院有東漢鐵瓦寺、三國曹魏抱腹寺、北魏鸞公巖鐵佛寺、隋唐回鑾寺,建造年代都在20001300年之前。道教建筑群大羅宮,總面積共達30000余平方米,為全國廟觀之最。宮內百位名人所書《道德經》巨型(二百余平米)木刻和三百余平米眾仙朝元布畫、眾妙堂數百尊古代彩塑俱為稀世珍品。
綿山之神介子推,從西漢劉向把他收入《列仙傳》開始,2100多年來,廟前香火不絕。曾為介休留守、在綿山活動頗多并留有許多遺跡和傳說的尉遲恭,后被奉為門神,堪為綿山之神,全國尊奉。綿山之佛為空王佛。俗姓田,法號志超,因反抗地痞、官府盤剝為民請命而離家出走。唐武德五年(622)輾轉到綿山弘揚佛法,終成正果,被唐太宗李世民敕封為空王佛,據傳是過去世之一佛空王古佛的化身。
NO.6平遙古城 推薦指數:★★★★☆
平遙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被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國唯一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古縣城。平遙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距省會太原90公里,交通便利,自古就是華北地區商貿集散市場,有拉不完填不滿的平遙城和小北京之譽。
平遙古城是按照漢民族傳統規劃思想和建筑風格建設起來的城市,集中體現了公元14至19世紀前后漢民族的歷史文化特色,對研究這一時期的社會形態、經濟結構、軍事防御、宗教信仰、傳統思想、倫理道德的人類居住形式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平遙古城雖一直是座縣城,然而她在政治、經濟和文化諸方面卻有過輝煌、源遠流長的歷史,給平遙留下了豐富多采的文物古跡?,F有各類文物單位300余處,列入各級政府公布保護的重點文物單位有99處。其中國家級11處:鎮國寺(五代一清)、雙林寺(明)、平遙城墻(明)、文廟大成殿(金)、慈相寺(金)、清虛觀(元、明、清)、金莊文廟(元、明)、日升昌票號舊址(清)、清涼寺(元、明)、城隍廟的財神廟(清)、利應侯廟(元);省級7處,市級4處,縣級77處,平遙推光漆髹飾技藝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平遙既是文物大縣,又是旅游大縣。保存完整的城墻、明清縣城的禮制格局、票號商賈鋪面、民居四合院和街巷特色以及寺廟等古建筑,渾然一體,構成極有特色的文化、經濟、社會發展的完整畫卷。
2005年,平遙古城以華夏第一古城的稱號榮列中國顧客十大滿意風景區,雙林寺、日升昌、縣衙、文廟成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成為全國擁有4A景區最多的縣級旅游城市。2006年,平遙古城被評為中國優秀旅游目的地,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并被旅游界專家譽為文化休閑第一城,2010年初美國紐約時報評選出的最值得外國人去的41個地方平遙古城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