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說法
“獅子頭”,用揚州話說即是大斬肉,北方話叫“大肉丸子”或“四喜丸子”。據說它的“遠祖”是南北朝《食經》上所記載的“跳丸炙”(見《齊民要術.炙法第八十》)。
史書記載,當年隋煬帝帶著嬪妃隨從,乘著龍舟和千艘船只沿大運河南下時,“所過州縣,五百里內皆令獻食。一州至百輿,極水陸珍奇”(《資治通鑒》)。楊廣看了揚州的瓊花,特別對揚州萬松山、金錢墩、象牙林、葵花崗四大名景十分留戀。
回到行宮后,吩咐御廚以上述四景為題,制作四道菜肴。御廚們在揚州名廚指點下,費盡心思終于做成了松鼠桂魚、金錢蝦餅、象芽雞條和葵花斬肉這四道菜。楊廣品嘗后,十分高興,于是賜宴群臣,一時間淮揚菜肴傾倒朝野。
第二種說法
隋煬帝時期還不叫獅子頭,相傳唐代的郇國公設宴,府中名廚將豬絞肉捏成大丸子,微火燜燉熟后做成葵花形,因其毛糙的外形如雄獅之頭,郇國公便稱之為獅子頭。清代,乾隆下江南時,把這一佳肴帶入京都,使之成為清宮菜之一。嘉慶年間,甘泉人林蘭癡著的《邗江三首吟》中,也歌詠了揚州的葵花肉丸。
以上就是小編的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