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都會聽到一個詞:差不多,很多人不注重細枝末節,總覺得差不多就可以了,其實我們都知道,這差的很遠,比如一幅畫的真跡與印刷品,你覺得差不多嗎,可能對外行人來說真的是差不多,但是對一些有研究的學者來說,天差地別。曾經聽說過這么一句話:在收藏的世界里,差的那一點,可能就是一光年的距離。
藝術品有自身的氣場
我們都知道現在社會上復制品實在是眼花繚亂的,很多人根本區分不來,像那些價值上億的書畫為什么這么值錢?其實偉大的藝術品不可描述,不可形容。藝術品是有氣場的。藝術家將情緒、希望、幻想等等自身的氣蘊付諸畫作,親眼看藝術品,你被卷入藝術品的氣場,也能隱隱約約感受到這些無法被量化分析的內容。
印刷品以假亂真
其實很多的贗品對于真跡來說是非常有沖擊力的,感覺是褻瀆了真跡。完全依照出版物,采取現代高科技印刷的手法,以求得同大師真跡的“分毫不差”,來達到迷惑買家出售贗品的目的。這種手法由于采用了先進的高科技印刷工藝,往往在色彩、神韻上與原作非常相似,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對印刷技術不了解的買家極易上當受騙。
對待市場我們應該怎么做
總的來說,我們都知道現在市場上的贗品只多不少,那如果抵制這種行為呢,首先對于贗品泛濫的藝術品市場,藏家需要聯手起來。一方面需要學習和積累藝術品鑒定知識與經驗,理性克制、不去沖動購買贗品,使贗品沒有市場。另一方面需要共同抵制販假賣家與贗品,使用正確的方法和渠道去捍衛自身利益,在國家政策引導下共同維護藝術品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