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晝夜的長短,是根據晨昏圈分割緯線的情況而定的。在有些季節里是晝長夜短的,而有些季節里是晝短夜長的。那么,朋友們知道晝短夜長是什么節氣?秋分意味著什么?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晝短夜長是什么節氣
是秋分節氣,秋分節氣的主要特點是在這一天晝夜時間長短相等,而自這一天起,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氣溫明顯開始降低。
“斗指己為秋分,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又適當秋之半,故名也?!碧桙S經為180度,陽歷時間為每年的每年9月23日或24日。按舊歷說,秋分剛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正如春分一樣,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時間的長短再次相等,可以說秋分是一個相當特殊的日子。從這一天起,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春秋繁錄》中記載:“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痹谔煳膶W上,則把秋分作為夏季的結束和秋季的開始。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180度時,進入“秋分”節氣?!扒锓帧迸c“春分”一樣,都是古人最早確立的節氣。按《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陰陽相伴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意味著什么
秋分意味著真正進入秋季。因北半球天氣轉涼,大雁、燕子、杜鵑等開始成群結隊地從逐漸寒冷的北方飛往南方。
“立秋”是秋季的開始,到“霜降”為秋季終止,而“秋分”正好是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秋分時節,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先后進入了秋季,日平均氣溫都降到了22℃以下。
北方冷氣團開始具有一定的勢力,大部分地區雨季剛剛結束,涼風習習,碧空萬里,風和日麗,秋高氣爽,丹桂飄香,蟹肥菊黃,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時節。也是農業生產上重要的節氣,秋分后太陽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熱量卻較多,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
這時,南方地區候溫普遍降至22℃以下,進入了涼爽的秋季。“一場秋雨一場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降雨,氣溫也一次次下降。在西北高原北部,日最低氣溫降到0℃以下,已經可見到漫天絮飛舞、大地素裹銀裝的壯麗雪景。南方地區和涼山州秋多綿雨,濕害嚴重,對秋收、秋耕和秋種影響頗大。
秋分之前有暑熱的余氣,故多見于溫燥;秋分之后,陣陣秋風襲來,使氣溫逐漸下降,寒涼漸重,所以多出現涼燥。同時,秋燥溫與涼的變化,還與每個人的體質和機體反應有關。要防止涼燥,就得堅持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秋季鍛煉,重在益肺潤燥,如練吐納功、叩齒咽津潤燥功。飲食調養方面,應多喝水,吃清潤、溫潤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陰生津的作用。秋季,菊香蟹肥,正是人們品嘗螃蟹的最好時光。但是螃蟹是大寒之物,也不適宜多吃。
晝夜交替的原因
晝夜形成的原因是因為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幾何體造成的,太陽光只能到達一面,使其成為白天,另一面沒有接受到光的就是黑夜。至于地球自轉是晝夜更替的原因,而不是晝夜形成的原因。
日常生活中24小時的晝夜交替,緣于地球的自轉(如果地球沒有自轉,只有公轉,也會有晝夜的交替,但周期不是24小時)。直覺告訴人們,太陽的東升西落使地球有晝夜之分。其實,晝夜產生的原因是地球在不停地自轉。由于我們也在隨著地球轉動,因此并不感覺地球在運動,相反,看到太陽有東升西落的運動。教材中“自東方迎來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黃昏的落日”,是人們看到的太陽的運動,反映的是地球自西向東的自轉。
晝夜交替的周期
任一瞬間,地球各地所處的晝夜狀態可以用太陽高度來表達。太陽高度是太陽高度角的簡稱,表示太陽光線對當地地平面的傾角。在晝半球上的各地,太陽高度總是大于0度,即太陽在地平線之上;在晨昏線上的各地,太陽高度等于2度,即太陽剛好位于地平線上。
在夜半球上的各地,太陽高度總是小于0度,即太陽位于地平線之下。由于地球不停地運動,晝夜也就不斷地交替。晝夜交替的周期,或太陽高度的日變化周期為24小時,叫做一太陽日。太陽日制約著人類的起居作息,因而被用來作為基本的時間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