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每次冰雹的影響范圍一般是寬大概幾十米到數千米,長大約數百米到十多千米,它主要發生在中緯度大陸地區。最近有些朋友來咨詢小編,冰雹最常出現在什么季節?溫暖季節為何會產生冰疙瘩?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冰雹最常出現在什么季節
最常出現在夏季。在夏天大量的水蒸氣升到高空中溫度在-20C以下的地方時,就會變成小冰珠,小冰珠越來越大,上升的空氣無法托住它時,它便會從高空落下。下落時,上升的水蒸氣會斷續在它們表面結冰,小冰珠在空中不斷地被包上冰衣落到地面,就形成冰雹了。
冰雹一般多發于三月到十月,即在春季、夏季和秋季比較多發,其中以夏季和春夏之交最為常見,在一天中,以下午到傍晚最多,多發于下午的14到16時,在地域分布上,我國的冰雹天氣多分布于中東部,西部較少,但我國冰雹最多的地區是青藏高原。
冰雹是一種天氣現象,為大氣中的水蒸氣急速遇冷后形成較大的冰團降落到地面的現象。在形成冰雹時,大氣中必須存在相當厚的不穩定層,且冰雹云的垂直厚度不得小于六到八千米,含水量一般在3~8 克每立方米,云內有傾斜、強烈、不均勻的上升氣流。
冰雹也是一種災害性的自然天氣,按冰雹直徑、降雹累計時間和積雹厚度可分為輕雹、中雹和重雹三類。冰雹災害出現范圍小,持續時間短,但來勢迅猛,強度一般較大,并且常常伴隨著暴雨、風暴等其他天氣,對農業、建筑、通訊、電力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有著較大威脅。
冰雹的產生危害
冰雹災害是由強對流天氣系統引起的一種劇烈的氣象災害,它出現的范圍雖然較小,時間也比較短促,但來勢猛、強度大,并常常伴隨著狂風、暴雨等其他天氣過程。中國是冰雹災害頻繁發生的國家,冰雹每年都給農業、建筑、通訊、電力、交通以及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巨大損失。
許多人在雷暴天氣中曾遭遇過冰雹,通常這些冰雹最大不會超過壘球大小,它們從暴風雨云層中落下。然而,有的時候冰雹的體積卻很大,曾經有80磅的冰雹從天空中降落,當它們落在地面上會分裂成許多小塊。最神秘的是天空無云層狀態下巨大的冰雹從天垂直下落,曾有許多事件證實飛機機翼遭受冰雹襲擊,科學家仍無法解釋為什么會出現如此巨大的冰雹。
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每年因冰雹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幾億元甚至幾十億元。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天氣雷達、衛星云圖接收、計算機和通信傳輸等先進設備以及多種數值預報模式在氣象業務中大量使用,大大提高了對冰雹活動的跟蹤監測預報能力。
喜溫暖季節 不同地方表現迥異
冰雹喜溫暖季節。就全國平均而言,冰雹主要出現在5-9月,這5個月的總雹日占全年雹日的80%以上,其中又以6月為冰雹盛行月,而冬季是冰雹最少出現的季節。
但在不同地區,它的表現存在很大差異。在東北、華北、西北地區、青藏高原地區,它常出現在5-9月,6月是其喜愛的月份;而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冰雹喜2-4月,3月尤甚;2-5月冰雹常造訪華南、西南地區。
溫暖季節為何會產生冰疙瘩?
通常,我們認為冬季才是制造冰雪的能手,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到,冰雹幾乎很少出現在冬季,反而更青睞溫暖甚至炎熱的季節,這是為什么?
冰雹出生在發展強盛的積雨云中,這種云也叫冰雹云。這種云必須在不穩定的大氣條件下才能產生,春夏季節,天氣轉暖,太陽把大地烤得滾燙,近地面極易形成不穩定的濕熱空氣,當高空有弱冷空氣時,“上冷下暖”容易引起空氣的強烈對流,濕熱空氣迅速上升,為冰雹的形成創造了極佳的條件。而在冬季,近地面氣溫很低,不能產生強大的快速上升氣流,所以冰雹在冬季很難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