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始見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一說像上下及兩旁有立柱,中空可貯物的容器,本義為貯積,讀zhù。由貯藏引申出盛放、久遠等義,再由久遠引申出久立,這個意思后來寫作“佇”。再由“佇立”引申指人佇立的地方,古代宮殿的門和屏之間,以及正門內兩側屋之間都稱“寧(zhù)”。
“寧”始見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室內的桌上安放著器皿,“皿”可盛放食物,表示豐衣足食,生活安定。由安寧引申為問安,作動詞用。讀níng?!皩帯币灿袑幵傅囊馑?,表示主觀上有所選擇?!皩帯币沧鞲痹~,指比較后做出選擇,相當于豈、難道,以上義讀nìng。
南京在隋代以后歷為江寧縣及江寧郡、江寧府治所,所以別稱寧(Níng)。
甯是寧的異體字,由寧分化而來。用作姓氏的甯(Nìng)仍作甯,與寧(Nìng)是不同的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