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雖百死而無怨,具懷忠義笑問天。關羽表示我們非常尊敬的忠義代表、忠義化身,因為關羽的忠義也得到非常多百姓的愛戴,到如今信關公的人更是遍布大街小巷,如果要去拜關公,其實還是去解州關帝廟,你對解州關帝廟有多少了解呢?本期民族文化為你解析。
解州關帝廟為武廟之祖,地處山西運城市解州鎮西關。北靠鹽池,面對中條。解州關帝廟創建于隋開皇九年(589年),宋、明時曾擴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毀于火,經十余年始修復。
解州關帝廟總面積22萬平方米,共有房舍200多間,分為正廟和結義園兩部分,是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式道教建筑群和武廟,被譽為“關廟之祖”、“武廟之冠”。廟內懸掛有康熙御筆“義炳乾坤”、乾隆欽定“神勇”、咸豐御書“萬世人極”、慈禧太后親書“威靈震疊”等匾額,代表建筑是“春秋樓”。
解州關帝廟景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瓣P公信俗”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關公文化節”被評為中國十大人物類節慶活動之一。2012年,“關圣文化建筑群”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在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中,尤其是宋元明清四代王朝所處的封建后期社會,解州關帝廟作為進行傳統道德文化教育和教化的一個重要場所,對于宣傳和規范封建后期社會的道德文化,曾產生過重大的影響。在國家和民族危難之際,有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之感的人們,在這里通過對關公的祭拜,接受忠于國家和民族的教育。
少數民族統治階級入主中原之后也來到這里,進行褒封和祭祀,力圖通過對關公的贊揚去彌合民族之間的分歧;在民不聊生的年代,反抗者們來到這里,從關公身上尋求勇于抗爭的精神;當遭際坎坷的時候,身處逆境的人們來到這里,找到值得仿效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