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哪個國家,哪個民族。在人死后都要舉行葬禮,但是因為各個地方的習俗的不同,所以每個地方葬禮的方式也不一樣。其中蒙古族的葬禮卻有很多種類。
那么,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蒙古族文化吧!
喪葬
舊時蒙古民族的平民百姓,特別是牧區的貧苦人民,其葬禮是比較簡單的。人死前,全家人以至諸親好友都守在其邊。死后,全家舉哀,通常不設靈堂,不擺供獻,不穿孝服,不燒紙,不用音樂,不給親友通訃聞。但是差不多都請喇嘛念經。死者沒有文字遺囑,僅口頭囑咐牲畜等遺給某人,遺骨送至何處。倘若死于暴病而沒有遺言,其子向呼圖克圖(活佛)求問死之遺志,以便遵守,按照蒙古民族的傳統習慣,家中如長輩死了,忌諱說“死了”,應說“老了”,以示尊敬。
《蒙古秘史》中說:訶額侖知道成吉思汗背著她奪了胞弟哈撒兒的百姓是,很不高興,在憂悶中“老了”,也就是說“死了”??梢娒晒湃耸褂谩袄狭恕边@個字眼的歷史是很長了。喇嘛死了,也不準說“死”,而稱“圓寂”。蒙古族的喪葬禮儀,經過元、北元(明)、清各朝代,七百多年中,有許多變化,加之各地自然、經濟、文化條件不同,喪葬禮儀也不一樣。一般分深葬、野葬、火葬、土葬等幾種,其中石葬、深葬、風葬屬于宮廷葬法。
石葬
馬長壽著《北狄與匈奴》一書根據出土文物認定:“蒙古草原牧民早期埋葬死尸的方式就是墓葬。到部落和部落聯盟時期約公元前七至二世紀之際,蒙古各地廣泛地采用了石墓的形式。
所謂石墓,就是把石板側埋于地上,成一四方形的圍垣,然后把死者和殉葬物安置其中,最后再掩埋起來成為墳墓。并且書中還提及從出土文物看,“蒙古各地石墓里發掘出來的殉葬品,并未發現數值上有很大差異”,它說明當時社會內部還未發生顯著的財產分配不平衡的現象。這種葬法是匈奴和其他北方民族在公元前的喪葬方式。
在喀喇沁發現的古墓,也曾見過十六至十八世紀的石墓。清末乃至解放前,科爾沁右翼前旗(烏蘭浩特)一帶仍保留著少數的石墓葬俗
風葬
《魏書·失韋傳》說:“父母死……尸則置樹林之上?!边@種“風葬”或稱“樹葬”大概就是《蒙古秘史》里記述的“林中百姓”所特有的一種古老的喪葬習俗。這種習俗在我國北方少數民族中也延續時間較久,鄂倫春、鄂溫克族中,還有流行,但在蒙古民族從九世紀以后,已經基本不存在了。
您可能還喜歡:
淺談瑤族金鑼舞的傳承與保護
瑤族獨特的風俗文化“瑤族砍?!?/p>
淺談漢族有哪些民族融合
詳解瑤族傳統服飾文化:瑤族馬尾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