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酒的王國。廣西的釀酒業源遠流長。在歷史上,廣西各族人民以其非凡的聰明才智和勤勞操作,釀出各種類型的酒類產品,極大豐富了人們的飲食生活,也為華夏酒界增添了色彩。在中國酒文化中占據重要的一席之地。那么,下面一起欣賞廣西文化的廣西酒文化。
據史料記載,早在漢朝時期,廣西的釀酒業就已經興盛起來,首先在蒼梧地區形成釀造規模。蒼梧,郡名,在今梧州地域。漢朝的蒼梧出產上等美酒,名曰“蒼梧縹清酒”,又回“蒼梧清”。漢人劉熙《釋名·釋飲食》記載:“酒言宜成醪、蒼梧清之屬也?!币顺甚?,指湖北宜城出產的酒。
漢代酒類產品以宜城和蒼梧所產最為知名,論其品位、質感均在各地酒品之上。蒼梧酒和宜城酒均為米酒,采用傳統發酵方法釀造。按漢代釀酒,有清、濁之分。濁酒稱為“醪”,又稱白酒,是一種比較渾濁的米酒,制造特色是用曲量較少,醞造期較短,成酒后醪液濃稠、色澤深重,但酒精含量不高。
清酒的用曲量較多,醞造期也較長,還須經過過濾、壓榨等工序進行特殊處理,因而釀成后,酒液比較清澈,酒度也較高。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中國古代釀制的米酒都按清、濁來分類。漢朝時,宜城酒是濁酒類的杰出代表,而蒼梧酒則達到了當時清酒類的最高水平。
為此,蒼梧清酒在漢酒中出類拔蘋,聲名大噪,就連當時的皇家酒品都為之遜色。桓譚《新論》就說:“玄酒不如蒼梧之醇”。玄酒,朝廷為國把大典而特釀的禮儀酒,具有極高的規格,在漢代人看來,皇家寶酒的品質滋味也要排在蒼梧酒之下。僅此一點即可得知,漢代的廣西酒業已經生產出居于全國領先水平的酒類產品,這種酒就是蒼梧清酒。
宋朝是我國釀酒業的發達時期,然而朝廷為了保障酒稅的巨額財政收入,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榷酒壟斷,限制民間釀酒業的自由發展,而唯獨對嶺南地區實行優惠政策,廣西也正好劃在這一優惠區內。為此,宋朝的廣西釀酒業未受束縛,官營的酒業與民營的酒業齊頭并進,生產日趨高漲,以至官酒公廚與民間酒坊中都有優質產品推向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