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初到古城麗江游玩的人來說,一定會很好奇,為什么麗江的居民也就是納西族男人手上老站著一直鷹,腳邊總跟隨著小獵犬。本期小編就來為你解答下為什么。麗江文化中獨具特色的鷹獵文化。
獵鷹打獵是納西族男人最熱衷于此,女人在家干農活,男人就放鷹放狗。在鷹獵文化中,獵狗也是不可缺少的,麗江小獵犬,也是訓練有素的,體型小,擅長鉆灌木叢,奔跑速度也是相當快的。
通過了解,納西鷹獵活動,它分為:捕鷹、馴鷹、鷹獵、放鷹四個部分。鷹屬于遷徙鳥類,每年秋季,產于北方的鷹向南方遷徙,途經麗江的玉龍雪山,山民們便上山捕鷹。捕鷹需起大早,在三四點鐘捕鷹人就要出發,摸黑爬山來到早先布網的地方,把鴿子拴在竹竿一端,竹竿中間固定一個支點做成杠桿,另一端系一根繩子放于預先搭好的草窩棚中,人藏在其中靜靜等候。天亮后,捕鷹人透過窩棚靜觀天空,若有鷹飛臨上空就拉動繩子讓鴿子撲騰起來吸引它們的注意,鷹飛下捕食時就可收網了。麗江的鷹大多是從遙遠的北方在秋天遷徙來的蒼鷹,小巧漂亮,飛行和追擊速度極快。
捕到鷹后,接下來就是熬鷹了,捕鷹人會將鷹的眼皮縫上,拿到市場上賣。馴鷹人將鷹買來后,戴上牛皮手套,將鷹架在手上開始“熬鷹”?!鞍菌棥笔邱Z鷹的第一步,將鷹的眼線解開后,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把鷹架在手臂上,哪里人多就帶它到哪里去。晚上休息時還要把狗拴在旁邊,讓鷹不怕狗。鷹獵需要鷹、狗、人三者的配合,缺一不可的。熬鷹一般需要8-15天的時間,直到鷹架在馴鷹人的臂上能夠安心進食、睡覺,“熬鷹”就算基本完成了。
馴鷹還有一道關鍵工序,就是“調膘水”,所謂“膘水”就是指鷹肚子里的油水。在“熬鷹”的前一兩天內,鷹每天要吃約三兩上好的新鮮牛肉,讓它吃飽,吃好。然后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就要控制鷹的進食量,每天僅讓它吃七八成飽,讓鷹保持在最佳的“膘水”。所謂“鷹飽不拿兔”,如果鷹肥了,它就不愿捕獵,鷹太瘦,雖有強烈的捕食欲望,但它會因體力不支難以捕到獵物,只有肥瘦恰到好處,才能訓出一只好鷹。具有豐富經驗的訓鷹師是可以通過觀察鷹的眼神、動作、體形判斷出一只鷹的“膘水”是否達到標準。
馴鷹的最后一步,是在鷹進食的時候將鷹帶到空闊的地帶,解開腳扣,讓鷹自由飛翔,然后舉起平時架鷹喂食的一只手臂,喊著口令,讓鷹飛回手臂吃食。訓練開始是在人少的地方,然后是在人多的地方,直到在任何地方只要鷹聽見口令,就飛回主人手臂上才算大功告成。
馴鷹完成后,就可以放鷹了。在納西話中,鷹獵音譯為“吾克可克”,就是“放鷹放狗”的意思。納西族所特有的狩獵方式就是帶鷹帶狗,用“攆山”(驅趕)的方式,捕獵野物。整個秋冬季節,李實和鷹友們每周都會出去鷹獵,有時甚至一周幾次。不過,每次都要換山頭,這是老祖宗傳下的規矩,不能固山而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