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虞詡,字升卿,東漢武平人,漢元初二年,鄧太后以詡有將帥之才,委其為武都太守,其間,主持“刊山導江”,疏通了沮,今略陽,至下辨嘉陵江航道,發展了這一帶的水運。李虞卿,宋至和元年冬,任利州路轉運使、工部主客郎中,權知興州事,在白水江鎮小河村青崖灣組與徽縣大河鄉瓦泉村高家山組交界處的徽白公路北側石崖上,有國家級文物《新修白水路記》摩崖碑刻;
2、田克仁,南宋紹定初,任沔州太守。任太守期間,恐原碑泯滅,于紹定三年五月,重刻《郙閣頌》于靈巖寺崖壁;
3、曹友聞,字允叔,宋代同慶栗亭人。元兵入興元,友聞疾奔雞冠山隘,與弟友萬俱戰死,賜龍圖閣學士;
4、吳玠,字晉卿,隴干人,今甘肅莊浪。九年,卒于仙人關,贈少師,謚武安,宋孝宗時,追封為涪王;
5、吳璘,字唐卿。紹興四年與兄吳蚧戰于仙人關,大敗金兵,乾道三年五月,死于興州,追封信王,謚武順;
6、安丙,字子文,四川廣安人,曾在吳挺麾下任職。安丙后官至四川宣撫使,時人曾在仙人關為其建“安公生祠”;
7、楊巨源,字子淵,四川廣元人,任興州合江倉官。吳曦降金后,遂與安丙、李好義等合謀殺吳曦,朝廷念其功,賜廟褒忠,嘉熙元年,追謚忠愍;
8、李好義,南宋下邽人,今陜西蒲城縣。興州中軍正將,吳曦叛降后,與麾下軍士同謀誅殺;
9、李貴,南宋人。宋開禧時,在興州正將李好義部下作軍士,為誅殺吳曦主要參與者之一;
10、高瑆號瑞湖,云南石屏人。清乾隆四十五年任略陽知縣,時縣城內銅廠污染嚴重,即令停辦,并創建嘉陵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