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宗應為玉琮,后世又稱“輞頭”,其特點:
1、在于用途:一向以為就是“以黃琮禮地”的禮器有的學者根據其造型和紋飾特征,推測其為巫師通天地敬鬼神的一種法器,帶有強烈的原始巫術色彩。其具體使用方法還有待考證;
2、主要特點:產于江浙一帶的透閃石質玉石,質地不純,以青色居多,部分黃色,土浸后呈霧狀乳白色;除少數作圓筒狀外,多制成規整的內圓外方形;琮體切割規整,中孔為管鉆對穿而成,中接處常留有兩層;玉琮的形體大小高低不一,一般早期矮,晚期高;琮身均飾有獸面紋,紋飾以四角線為中心,分成四組,隨琮高低不同,以相同的紋飾分數組飾于琮上;部分玉琮在主體獸面紋外,用細陰紋刻細“神人”圖形和云雷紋,陰線用利石刻劃而成,線條堅挺。
3、浙江杭州反山遺址出土的神獸紋玉琮為現今所見良渚文化中最大的玉琮,被稱為琮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