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市所城里的歷史
煙臺市所城里的歷史
所城里位于煙臺市南大街東段的南側,是老煙臺的標志之一。根據《明史》記載,1398年,為加強海防軍事建設,防止海上倭寇不斷侵擾,朱元璋準奏批建寧海衛“奇山守御千戶所”。1664年,清朝康熙皇帝下旨廢除“奇山守御千戶所”,從此官兵解甲歸田,轉為居民,多從事漁農工商。所城變成了一個居民生活區,遂又有奇山所、所城里、所城之稱。1918年曾重修奇山所城墻及四門。到20世紀30年代,據郭嵐生游記“所有東西南北四門,相距各不到一里,城門大如普通住家的大門,城門樓雖矗存,城墻已不可見了”。到1950年時,所城城墻已所剩無幾,政府將其全部拆除。
導讀所城里位于煙臺市南大街東段的南側,是老煙臺的標志之一。根據《明史》記載,1398年,為加強海防軍事建設,防止海上倭寇不斷侵擾,朱元璋準奏批建寧海衛“奇山守御千戶所”。1664年,清朝康熙皇帝下旨廢除“奇山守御千戶所”,從此官兵解甲歸田,轉為居民,多從事漁農工商。所城變成了一個居民生活區,遂又有奇山所、所城里、所城之稱。1918年曾重修奇山所城墻及四門。到20世紀30年代,據郭嵐生游記“所有東西南北四門,相距各不到一里,城門大如普通住家的大門,城門樓雖矗存,城墻已不可見了”。到1950年時,所城城墻已所剩無幾,政府將其全部拆除。

所城里位于煙臺市南大街東段的南側,是老煙臺的標志之一。根據《明史》記載,1398年,為加強海防軍事建設,防止海上倭寇不斷侵擾,朱元璋準奏批建寧海衛“奇山守御千戶所”。1664年,清朝康熙皇帝下旨廢除“奇山守御千戶所”,從此官兵解甲歸田,轉為居民,多從事漁農工商。所城變成了一個居民生活區,遂又有奇山所、所城里、所城之稱。1918年曾重修奇山所城墻及四門。到20世紀30年代,據郭嵐生游記“所有東西南北四門,相距各不到一里,城門大如普通住家的大門,城門樓雖矗存,城墻已不可見了”。到1950年時,所城城墻已所剩無幾,政府將其全部拆除。
煙臺市所城里的歷史
所城里位于煙臺市南大街東段的南側,是老煙臺的標志之一。根據《明史》記載,1398年,為加強海防軍事建設,防止海上倭寇不斷侵擾,朱元璋準奏批建寧海衛“奇山守御千戶所”。1664年,清朝康熙皇帝下旨廢除“奇山守御千戶所”,從此官兵解甲歸田,轉為居民,多從事漁農工商。所城變成了一個居民生活區,遂又有奇山所、所城里、所城之稱。1918年曾重修奇山所城墻及四門。到20世紀30年代,據郭嵐生游記“所有東西南北四門,相距各不到一里,城門大如普通住家的大門,城門樓雖矗存,城墻已不可見了”。到1950年時,所城城墻已所剩無幾,政府將其全部拆除。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