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清明節:祭拜先人要全部家族天不亮就一起祭拜,先在家拜祭祠堂先祖,然后出行去墓地祭拜先人。祭拜的貢品有鮮花、素酒、糕點、果品。香燭紙錢祭掃先人墳墓以后家族要從長到幼的開始祭拜,然后不得轉身離開,必須退行五步然后離開?;丶液蠼骋惶欤依锶艘谱髑迕鞴?,或是艾草果。最后在第二天一早食用。
2、現代清明節:祭掃墓碑,祭拜的貢品有:鮮花、酒水、糕點、果品、香燭紙錢,祭掃后回家吃清明果和艾草果。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掃墓祭祖與踏青郊游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斗指乙(或太陽黃經達15°)為清明節氣,交節時間在公歷4月5日前后。這一時節,生氣旺盛、陰氣衰退,萬物“吐故納新”,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與行清墓祭的好時節。清明祭祖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祭祖節期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