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冬至每年都是12月22號
為什么冬至每年都是12月22號
冬至日并不是每年的12月22日,因此和清明一樣,被稱為活節,它一般在公歷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這二日之間來臨。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后,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冬至時節,天地閉藏,萬物休整,神志深藏于內。人在這時應當順應時令,遵循冬藏養生之道,多儲蓄、少
導讀冬至日并不是每年的12月22日,因此和清明一樣,被稱為活節,它一般在公歷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這二日之間來臨。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后,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冬至時節,天地閉藏,萬物休整,神志深藏于內。人在這時應當順應時令,遵循冬藏養生之道,多儲蓄、少

冬至日并不是每年的12月22日,因此和清明一樣,被稱為“活節”,它一般在公歷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這二日之間來臨。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后,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冬至時節,天地閉藏,萬物休整,神志深藏于內。人在這時應當順應時令,遵循“冬藏”養生之道,多“儲蓄”、少“透支”,以求健康長壽。而在冬至后,陽氣開始萌發,此時要潛陽補溫,斂陽護陰,要多吃補益身體的食物,如蓮子、芡實、薏仁、赤豆、大棗、銀耳、豬肝等。此外,還應多吃些羊肉、雞肉、帶魚等御寒食物。
為什么冬至每年都是12月22號
冬至日并不是每年的12月22日,因此和清明一樣,被稱為活節,它一般在公歷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這二日之間來臨。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后,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冬至時節,天地閉藏,萬物休整,神志深藏于內。人在這時應當順應時令,遵循冬藏養生之道,多儲蓄、少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