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帝國(英文:Ottoman-Empire;1299年-1923年),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多民族帝國,因創立者為奧斯曼一世而得名。統治者為起源于中亞突厥游牧部落的奧斯曼人,穆罕默德二世時定都伊斯坦布爾。
奧斯曼人原為一個突厥小部族,初居中亞,遷至小亞細亞,后來日漸興盛。奧斯曼帝國自1453年消滅拜占廷帝國后,定都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布爾,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奧斯曼帝國的君主蘇丹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奧斯曼帝國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奧斯曼帝國是15到19世紀唯一能挑戰歐洲國家的伊斯蘭勢力,但是1699年《卡洛維茨條約》的簽訂標志著帝國擴張的停滯,到19世紀初,帝國趨于沒落。最終于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敗于協約國之手,奧斯曼帝國因而分裂。1922年,凱末爾擊退歐洲勢力。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奧斯曼帝國滅亡。
奧斯曼帝國極盛時疆域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巴爾干半島、中東及北非之大部分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里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今蘇丹與也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