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滄桑表示世態變化巨大。
明朝,湯顯祖《牡丹亭·繕備》:乍想起瓊花當年吹暗香,幾點新亭 ,無限滄桑。
清朝,唐孫華《偕夏重至國學觀古槐》:劫火燒殘變陵谷,浮云閱盡經滄桑。
《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這一年之中,你我各各的經了多少滄桑,這日月便如落花流水一般的過去了。
2、用滄桑表示時間或歲月變遷。
李二和《遠行》:這顯然是一個承載了恒古歲月、飽歷滄桑的古老渡口。她頗象一枚有意殘留在巨蟒腰間的鱗片,使人們既有幾許淡淡的神往,又有一種莫名的恐懼。
3、用滄桑表示朝代更迭。
清朝,沉永令《贈檗庵禪師》詩序:崇禎壬癸間,建言廷杖詔獄,滄桑后遂為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