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乾隆末年危機四伏的政局,嘉慶帝打出咸與維新的旗號,整飭內政,整肅綱紀。誅殺權臣和珅,罷黜、囚禁和珅親信死黨。詔求直言,廣開言路,祛邪扶正,褒獎起復乾隆朝以言獲罪的官員。詔罷貢獻,黜奢崇儉。要求地方官員對民隱民情纖悉無隱,據實陳報,力戒欺隱、粉飾、怠惰之風。但其對內政的有限整頓,未能從根本上扭轉清朝政局的頹敗。
國內階級矛盾尖銳,農民起義如火如荼。嘉慶帝即位后,傾盡全力,大舉圍剿鎮壓川、楚、陜農民大起義。更易統兵大員,嚴懲鎮壓不力的將吏。嚴密軍事部署,實行剿撫兼施的兩手政策,分化瓦解起義軍。實行寨堡團練的堅壁清野政策,割斷了起義軍與人民的聯系。嘉慶十年,川、楚、陜農民起義被鎮壓,清統治力量也受到嚴重削弱。嘉慶十五年,鎮壓了爆發于東南海疆的蔡牽起義軍。嘉慶十八年,北方爆發天理教起義,部分天理教徒,在太監接應下沖進皇宮,釀成漢唐、宋明未有之事。颙琰下詔罪已,同時嚴令對沖進皇宮的起義軍血腥屠戮,無一幸免,并捕殺在城外的頭目林清等。天理教起義被鎮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