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與民族情感,承載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是維系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的精神紐帶。而春節作為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有很多的傳統風俗習慣。關于大年初三有什么說法?有什么習俗或者故事?
大年初三是什么日子
大年初三被稱為“小年朝”,這一天不掃地、不燒火、不打水,與歲朝同。大年初三也叫作豬日,傳說女媧制造萬物時先造的六畜,所以初一至初六都是六畜之日,豬居第三,因而初三就是豬日。“肥豬拱門”就是有關初三的吉語,象征來年大吉大利。大年初三也是“赤狗日”。赤狗是熛怒之神,遇之則不吉利。
大年初三老鼠娶親
傳說大年初三晚上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們都早早熄燈睡覺,至于“老鼠娶親”故事的來源,可能是因為大年初三是赤狗日,諸事不宜,為了避兇,所以為了早點休息找的借口。另外一種說法就是,從過年前到大年初三前前后后已經忙碌了一段時間,所以大年初三要早點休息養足精神。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飽,就是說初三不但是赤狗日,忙忙碌碌到了初三總算告一段落,可以晚起些,可以適當補一補前兩天的睡眠,寓意著來年平安健康,順順利利。
大年初三有什么注意事項
正月初三還有一些習俗和注意事項,例如大年初三不掃地,不開火,不用水。有些地方,人們掃完地之后會連同掃帚一起倒掉,以示送窮。還有就是大年初三,人們會把過年時的松柏枝和過年時家里貼的門神等一起焚燒,表示年已過完,有一句俗語說“燒了門神紙,各自尋生理”之說,所以初三日也是送年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