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正月十一閩南吃福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習俗?正月,即為建正之月,在觀象授時時代,斗柄回寅為春正,春正所在的月份即正月。歷法建正,原是攝提紀論十二月建的概念。
2022年正月十一閩南吃福是什么意思?
雖然說在正月份,人們每天吃的菜肴都很豐盛,但是在閩南地區,福建漳州,在農歷正月十一的晚上,人們會和除夕一樣隆重,精心準備一桌好吃的,全家共進,寓意今年有福氣。俗諺稱吃福吃甲(閩南語,意為到)老、十一福,呷甲老酷酷等,都是說吃福會長壽。不過,對于十一福吃十一樣東西的說法,正月十一吃福的這一天并沒有明確規定要吃什么食物,但人們往往都會吃的非常豐盛,因為吃得越豐盛,也就寓意著福氣越大。大魚大肉、燙火鍋等,依舊是傳統的年菜。一些人家,席上必吃韭菜和豆腐,因為韭與久同音,寓意著久菜春,年年春,豆腐與富同音,也有豆腐春,韭菜富的說法。
正月禁忌有哪些
1、忌打碎器物:平時人們就覺得打碎器物是犯忌的,而在新年里打碎器物就更不用說了,以前人們認為在正月里打碎了器物會破壞新的一年的運勢。所以打碎器物時要趕緊說一聲歲(碎)歲(碎)平安或者越打越發,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等等,以作禳解。
2、忌遇殯葬:有的地方認為在正月里遇到了殯葬事是不吉利的,遇之則以為不吉,主此年內有災禍降臨。但有的地方以遇殯事為吉利的,因為棺與官同音,而材與財同音,人們覺得在正月里遇到了殯葬事是升官發財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