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為什么要放假 國家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規定端午節放假
端午節放假是國家規定的。自2008年起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從一年開始我國端午節開始放假。
端午節的介紹
農歷五月五日是我國民間傳統的端午節,又叫重午節、端陽節。這個節日約始于春秋戰國時期,它與春節、中秋節并稱中華三大節日。
“端者,初也?!币虼耍俺跷濉币簿褪恰岸宋纭?。而古代五月正是“午月”,“端五”又寫作“端午”。這“五月五日”的兩個“午”字重復,故又叫“重午”。古人還把“午時”當作。陽辰”,于是“端午”也可以說成“端陽”。
關于端午節的起源,各地說法不一。影響最大的一說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五月五日這天抱石自沉湖南汨羅江,人們為了救他,競相劃船尋覓并向水中拋粽子。這一說法一直占據主導地位。
現代學者聞一多先生認為端午節是龍的節日,即古代吳越人——一個龍圖騰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古吳越地區百姓斷發紋身以像龍子,他們每年五月五日舉行圖騰祭。
還有的認為端午節源于夏至,即源于夏商周時期的夏至節。范曄的《后漢書》就持此說。
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是龍舟競渡,其主要目的也是。拯救”屈原。梁代吳均的《續齊諧記》云:“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投汨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陽競渡,乃遺俗也?!鼻錾诤憋鰵w縣三間樂平里,戰國時代楚國人。由于他學識淵博,明于治亂,嫻于辭令,便做了楚懷王的左徒。他主張對內“舉賢授能”、“勵精圖治”,對外“聯齊抗秦”,最后達到統一中國的目的。然而,他的這一政治主張卻遭到楚國一班奸臣賊子的反對,他受到排擠和陷害,被頃襄王放逐到湖南一帶。他流落在洞庭湖畔,不久,又聽到楚國都城被秦國軍隊攻破的消息,亡國之痛難忍,于是就在農歷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
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2、掛艾草
端午是入夏后第一個節日,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人們往往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驅病、防蚊、辟邪。同時,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3、食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堿,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堿水粽。
4、飲雄黃酒
民間有“飲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的說法。故端午節這天,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飲雄黃酒的習俗,至于兒童,長輩則將雄黃酒涂于其臉上或身上以驅蟲除穢。事實上,雄黃是一種有毒礦物質,外用可以消毒殺菌,但如果直接飲用則容易致癌,不宜提倡。
5、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做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6、掛五色絲線
應劭《風俗通》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一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名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敝袊糯绨菸迳?,以五色為吉祥色(也有說五色是代表五條龍)。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里。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蝎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里,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