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吃什么傳統食物 龍抬頭有哪些美食
二月二龍抬頭吃熏蟲、“龍”食、豬頭宴等。
熏蟲
“熏蟲”。北方的廣大地區,每逢春龍節,家家戶戶都要炒各種麥、豆類食物,全家人一起食用。
這就是所謂“熏蟲”。北京等地的“熏蟲”,與此稍有不同。人們將“黍面棗糕麥米等物”放入鍋中,用油煎熟。唐代以來流行民間的春龍節烙苞米花習俗,至此時也已成為熏蟲中的一種了。
南方蘇杭等地的節日食品,更具特色。據清人顧祿《清嘉錄》記載,蘇州城里的人們,每到二月二日,都將隔年的年糕切成薄片,用油煎炸后,全家食用。當地人稱之為“撐腰糕”。年糕片經過油煎炸,往往是外表黃澄澄油汪汪,入口外酥里粘,味美可口。吃上一塊,還想吃下一塊,簡直無法抵御它的誘惑。據說,蘇杭人每逢二月二日,家家戶戶的男女老少,都是“撐腰”賣力地吞咽油煎年糕。一個撐字,十分傳神地道出了人們對油煎年糕的貪婪和厚愛。難怪有詩人寫詩稱道說:“片切年糕做酥條,碧油煎出嫩黃嬌。年年撐得風難擺,怪道吳娘少細腰?!辟x詩總免不了夸張,其實一頓油炸年糕,怎會使少女少婦的細腰變粗?但由此亦可見油炸年糕對江南人的特殊意義。
須要指出的是,油煎年糕的習俗雖則獨特,但它與北方炒煎食物為熏蟲的做法,其實是異曲同工。而且,從油煎食俗的角度看,二者又是一脈相承的。
吃“龍”食
習慣上,南北各地的人們箭將二月二日吃的各種食物上面冠以龍字。如吃春餅,ⅡL做吃“龍皮"或“龍麒麟”;吃水餃,叫做吃“龍耳’
或“龍鱗”;吃面條,叫做吃“龍須面”;吃米飯,Bu做吃“龍子”,等等。食物都帶上個龍字,無非是說切都是龍王爺所賜給的,所以要時時處處銘記龍王爺的恩典。同時,它又是人們祈求龍神保佑,多降甘霖、賜福人世的心情的反映。
豬頭宴
在東北的一些地方,每逢龍頭節人們都要在家中擺上一桌豬頭宴,用以象征龍頭。一家老小圍桌而坐,一邊吃著熱氣騰騰、香味撲鼻的豬頭肉,一邊還要吃一些餅子之類的食物。豬頭一般是事先將毛拔凈,放人白水中煮爛,吃時加點醬、腌韭花等作料,肉肥而不膩,脆爛適中,管保人人都吃個大肚溜圓、痛痛快快。
龍抬頭的傳統習俗
引錢龍
在北方大部分地區,有引錢龍的習俗。二月二日這天一大早,人們便從井里河里挑回水來。等水缸滿后,用簸箕盛灶灰從大門外曲曲折折撒進院內,直到水缸,再繞水缸撒一圈。人們對這一活動寄托著兩個愿望:一是引回了“錢龍”,象征著有錢、富貴,這一年生產興旺發達,生意興隆昌盛。二是認為引回了龍,蛇蝎百蟲都不敢出動了。那時候由于醫療條件差,“百蟲”肆虐,疾病流行,人們以軀百蟲而防病,求得一家人身體健康。
剃龍頭
民間有正月不剃頭的習俗,但每到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無論老少,都要理發,稱為“剃龍頭”。
民間至今有句俗話,叫“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細細一想,過年時剃的頭,到二月二日大體上是一個多月,頭發又已長長,正是剃頭的時候,人們把剃頭說成是剃龍頭,加上一個“龍”字,以取吉利。據說在這一天剃頭,可以使人健康,像龍一樣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騰飛,將來必能飛黃騰達。
照房梁
俗語云“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無處藏?!鞭r歷二月二,天氣逐漸轉暖,民間傳統習俗,講究在這天打掃房舍,清潔衛生,驅逐害蟲,故有“二月二,熏蟲兒”的說法。其作法是在二月二這天,點著過年祭祀時剩下的蠟燭,照射房梁和墻壁,以驅逐蝎子、蜈蚣等蟲子。將要復蘇的蟲兒,被蠟光晃照后,會自動掉下來,即可驅滅,以達到消災防病,保證健康之目的。
拜土地神
二月初二是土地神的生日,各地有祭土地神的習俗。
在民間,十地神的形象多被塑造成一個雞皮鶴發、老態龍鐘的長者、他身穿土色長袍,手持拐杖。二月初二清晨,家家戶產在土地神龕前擺上各式供晶,點燃香燭,鳴放鞭炮為土地神祝壽,祈求土地神在大門口或村口看管惡鬼和虎狼嚴禁進入,保佑一方平安。另外還祈求土地神保佑田間禾苗茁壯成長,秋后五谷滿倉。
忌動針
婦女們不淪有多么緊要的針線活,但在二月二這大不作針線活,說這天龍抬頭,動針會傷龍的眼睛,為了避傷龍的眼睛,這天就免作任何針線活了。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民間二月二的應節活動亦豐富多采。福建、浙江等省的畬民二月二開展“盤歌”活動;四川中部一·帶還多在二月二這天“迎富”等等??v觀二月二的各種民間活動,多數和龍相關連,且帶有較強的封建迷信色彩。如今,科學技術逐步普及,戰勝天災、疾病的能力增強,人民生活富裕,寄希望于龍的人恐怕是沒有了,或者在迷信的程度上至少有所減輕,這個節的不少習俗也漸漸地被人們遺忘了,但打掃房舍、清潔衛生仍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