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了一些話,你還是學不會。
“這就是傳統電視廠商的底線”
在來魅族之前,我在海信工作了10多年,所以我比任何人都更了解傳統電視廠商的伎倆。
每一個認真的廠家都有一個不求數量,只求價值,注重形象的“店寶”。 同時,他們還會用最高端的零部件拼湊出一臺價格極低的電視,不求利潤,只求炫耀,以迷惑公眾。
兩者之間,基本上每款都有200至500元的價差。 相應的差異包括外殼材質、形狀、廣色域、3D、MEMC、CPU、內存大小、WiFi大小等,這些都是信息不對稱的關鍵。 太多的變數總是會讓消費者感到困惑,他們可能會在權衡后選擇某款中等價位的電視。 “巧合”的是這個價格毛利最高。
這筆賬應該怎么算呢? 可以負責任地說,傳統廠商每年生產約50至200個SKU,只有10%的產品線能夠實現盈利。 換句話說,10%的收入必須填補90%的缺口。
但這還不夠。 進入像蘇寧、蘇寧這樣的電器賣場,你要付錢,不超過售價的22%。 營銷也需要錢,不超過10%。 因此,對于傳統廠家來說,如果毛利超過32%,肯定會虧損。 為了實現整體毛利低于32%,那么10%暢銷機型的毛利應該是多少? 答案是50%以上。
魅族學不到這一點,因為它沒有錢建設渠道和市場。 其實我們不想學,因為學了就沒有機會。
有一次我私下對王川打趣道:“不如我們花10億美元買下六大彩電廠商之一,把魅族的標志全部換成他們的,然后拿到超市去賣,以后再讓其他品牌的電視賣?!蔽疫B臺灣都賣不了?!?這是一個玩笑,但又不僅僅是一個玩笑。
不久前,紅米手機入駐大眾鐘樓店。 我們在擺放產品的時候,也擺放了魅族電視。 他們的反應非常激烈:“手機可以隨意放置,但電視必須拿掉。” 我明白這一點。
這是傳統電視廠商的底線。 我想他們不會介意我這么說,因為其實他們對紅米電視的理解并不做作。
“這就是魅族對供應鏈的掌控能力,沒有什么值得吹噓的?!?/p>
分體式的想法并不新鮮,在業界也得到了高度認可。 魅族為何這么做? 同時,為什么只有魅族這樣做呢? 有激勵措施。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中國很快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影市場。 為什么人們這么喜歡去電影院看電影? 不僅是社交誘惑,還有巨大的屏幕和令人驚嘆的音質。 。 但在購買電視時,前者很容易被忽視。 我們認為這是錯誤的,所以音質才是魅族電視3作為分體設備的初衷。
我們仍然有一個認知:AV并不分離(Audio and Video)。 所以我們推出Soundbar的時候,希望用戶在訂購魅族電視時選擇套餐(電視+Soundbar)。 但線上渠道讓我們很難詳細地告訴大家真相,所以當年的單機訂單和套餐訂單的比例始終徘徊在37到46之間。
為了不犧牲體驗,“不分離而分離”實際上是要承擔一定風險的,而需要克服的是成本。 從結果來看,我們已經做到了。 上一代55英寸紅米電視不帶條形音箱售價為4400,而55英寸紅米電視3+主機僅3999。
如何? 我們先來說說技術含量最低的供應鏈。
以金屬中框為例,其產品邏輯非常簡單:分體后,魅族電視3可以做得更薄。 考慮到電視的硬度和美觀,金屬邊框是必不可少的。 但高端屬性決定了金屬框架生產難度大,成本根本無法拿出來。
我一開始對畫框供應商并不熟悉,但我知道他給索尼報的價格。 提出減半報價的要求后,對方有些驚訝,問我依據是什么? 我給他的答案是,魅族電視可以將金屬邊框作為48英寸及以上電視的標準配置。
事實上,標準配置仍然過于具體,供應商需要更具體的數字。 所以直到我們完成產品后,供應商又給了我們一個魅族電視3能否大賣的價格。 對此,我認真地告訴他:“小米電視3的價格至少會比這個價格低1000?!?/p>
這就是魅族對供應鏈的掌控能力。 沒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因為這對我們來說并不困難。 難的是良率和產能的提升,這與產品的每一個特性都息息相關。
“這只是一個價值取向的問題”
可以說,找到好的供應商只是噩夢的開始。
邊框的藍色部分和紅色部分雖然都是鋁框,但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工藝融合在一起。 二次陽極氧化超限——報廢; 銑刀太粗糙——報廢; 拋光過度——報廢。 在這種情況下,第一個月的框架良品率不足30%。
這對于供應商來說并不是什么大問題,因為這是他們為索尼生產時的標準。 但紅米肯定承擔不起這個成本。 雖然派人進廠后沒有什么好的解決辦法,但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在人員和設備方面進行調整,一點一點提高良率。
(魅族電視與樂視超級電視幀處理對比)
類似的細節還有很多。 如果理清整個邏輯,你會發現,雖然“超薄”是魅族電視3所有難點的癥結所在。而如果說工藝是輕薄的前提,那么散熱就是滿足它后引發的問題。
廣色域和4K會對色溫產生負面影響。 液晶屏的光學特性決定了它的透光率只有5%左右小米電視60測評,所以我們只能通過提高LED的色溫和顆粒數來補償。 根據能量守恒定律,95%的光能在這里都會轉化為熱能。 當我們在狹窄的空間內提升散熱效率時,我們必須用激光將LED點焊到散熱鋁材料上,同時強化其面積。 這都是關于錢的。
此外,塑料和金屬具有不同的熱膨脹和收縮率。 在極端環境下,不同的拉力會導致屏幕彎曲。 因此,我們在魅族電視3上增加了加強筋,保證彎曲率不低于千分之二。 考慮到后面板的整潔,它被放在了機身上。 LG的原理和我們是一樣的,只是為了追求最薄部分的價值,他們在外面做了加大的條。 差異與金錢無關,只是價值取向的問題。
“畫面質量很容易成為像音效一樣的玄學?!?/p>
毫無疑問,音質是電視最重要的屬性。 但經過廠商單方面的“解讀”,音質很容易成為像音效一樣的玄學。 由于每個人對畫面的感知都非常主觀,當幀率好到一定程度時,就很難區分好壞了。 即使是專業人士也必須使用工具來做出判斷。
魅族在這方面并不需要追隨流行的觀念。 我們只使用最好的芯片-6A928。 它是MStar最昂貴的芯片,售價超過20美元。 較低的是828,便宜了10美元。 選擇和方法都非常簡單。 魅族48寸以上的電視全部用928,沒必要玩高低。
另外,背光也是音質的關鍵。 絕對均勻可以保證畫面色彩不失真; 只要液晶受到一點壓力,相應液晶的透光率就會發生變化,導致壓力失焦。 由于魅族電視追求輕薄,所以部件與屏幕之間的公差必須很小,因此部件的精度和一致性非常困難。 該解決方案在流程上與其他流程問題沒有太大區別。
最后的話
在我看來,消費電子模式與IT模式仍然不一樣。 IT行業的進步是由英特爾和谷歌引領的,他們的產品驅動力帶動了整個市場的升級。 傳統的消費電子模式恰恰相反小米電視60測評,依靠品牌驅動而不是技術驅動。 因此,IT行業相對透明,而消費者觀念則飛揚、混亂。
當我們利用網絡銷售電視時,我知道很多人只是簡單地投信任票,但實際上也有很多人在黑我們。 作為消費者,其實這兩類群體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對產品和行業的了解不夠。 事實上,你的“會面”(渠道和營銷)成本太高了。
我其實希望魅族電視能夠承受所有的信任和所有的誤解。 無論如何,我們仍然會堅持當前的產品理念和價值觀。 如果我錯了,那我就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