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是每年公歷1月20-21日,同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大寒在傳統節氣中是極冷的時節,在我國部分地區,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我國南方沿海一帶,全年最低氣溫仍然會出現在大寒節氣內。
-
驚蟄,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時節,春雷乍動、雨水增多、氣溫回升,萬物生機盎然,反映的是自然界生物受節律變化的影響而出現萌芽生長的現象。
-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秋分的到來預示著秋意漸濃,預示著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而后氣溫逐漸降低,越發寒冷,日期為每年公歷的9月22日到24日之間。
-
驚蟄是中國24個節氣之一,位列中國24個節氣中的第3個,也就是每年的3月5號,每到了這個時候一些蟄居的動物就結束了自己漫長的冬眠,然后開始出巢覓食,在這一天左右春雷會驚醒所有的動物,萬物開始復蘇;自古以來,我國的農民就非常重視這個節氣,將這個節氣視為春耕的開始。
-
谷雨,是二十四節氣之第6個節氣,春季的最后一個節氣,于每年公歷4月19日—21日交節。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此時正值春季末尾,降水明顯增加,氣溫也逐漸回暖,有利于播種各種農作物。所以谷雨與雨水、小滿、小雪、大雪等節氣一樣,都是古代農耕文化對于節令的反映,提醒農民要開始耕種了。
-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的12月21-23日期間,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間最長,通常這一天北方人會吃水餃,而南方人則習慣吃一些甜食,比如湯圓。